• gōu
  • zhōng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ōu zhōng zhī jí

成语解释:瘠:通“胔”,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暴露在山沟的尸体。指因贫困而死无葬身之地的人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荣辱》:“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之瘠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溝中之瘠

英文翻译:Barren in the ditch

沟中之瘠的意思

沟:1.人工挖掘的水道或工事:暗沟。交通沟。2.(沟儿)浅槽;和沟类似的洼处:地面上轧了一道沟。瓦沟里流下水来。3.(沟儿)一般的水道:山沟。小河沟儿。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瘠:1.身体瘦弱。2.(土地)不肥沃:瘠薄。瘠土。

成语评论

沟中之瘠”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电视剧里灾民蜷缩在倒塌的房梁下,新闻里山区孩子赤脚走三小时山路上学,这些画面都让人联想到“身处困境难以自拔”的意象。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穷困潦倒”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画面感染力。当记者描写“疫情中沦为沟中之瘠的临时工家庭”,比单纯说“生活困难”更能让读者在脑海中浮现具体场景——就像看到暴雨中歪斜的帐篷,积水倒灌进开裂的塑料布,这种具象化表达能唤醒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我曾在西北支教时见过真实的“沟中之瘠”。干旱的沟渠里,七十岁的王大爷每天往返六公里背水,皲裂的脚后跟踩着滚烫的砂石。但令人感动的是,他总把最干净的那瓢水分给路过歇脚的牧羊人。这个细节让我明白,成语背后不仅有困苦,更藏着人性微光。

现代社会其实在悄悄改写这个成语的语境。当看到外卖骑手在暴雨天跌进水坑,下一秒却护住餐盒继续赶路,这何尝不是新时代的“沟中之瘠”?但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有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些群体,就像最近某平台为骑手增设的“异常天气保障金”,正是社会进步的具象化体现。

语言就像多棱镜,每个成语都折射着时代的光谱。“沟中之瘠”让我们记住的不仅是苦难本身,更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尊严的姿态。当我们在写作中运用这类成语时,其实是在为沉默的群体搭建发声的桥梁,这才是文字最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