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ǐ bù kāi kǒu
成语解释: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别跟我装蒜了,死不开口。打开天窗说亮话,你的小命攥在我手心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缄口不言
繁体字形:死不開口
英文翻译:To die without speaking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死不开口”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无论外界如何追问或施压,始终选择沉默。比如在警匪片里,嫌疑人面对警察的审讯,紧闭双唇、眼神躲闪,这时旁白可能会来一句:“他像块石头,死不开口。”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人宁可不说话也不解释?其实背后的原因很多。比如,有人为了保护他人秘密,选择用沉默扛下压力;也有人因为害怕说错话,干脆用“不开口”来避免冲突。比如朋友之间吵架,一方突然沉默,可能不是因为“理亏”,而是担心情绪失控伤害对方。
但沉默真的是万能的盾牌吗?我曾在工作中遇到同事被误会,他坚持不解释,结果误会越滚越大。后来他私下跟我说:“当时觉得清者自清,现在才发现,有些话不说就像埋雷。”这让我意识到,“死不开口”有时候是把双刃剑——既能保护人,也可能割伤关系。
换个角度看,历史上不少重大转折点恰恰源于“开口”。比如商鞅变法时,若百姓都“死不开口”,新法的问题就无人反馈;再比如现代公司的匿名建议箱,就是给“不敢开口”的人留条表达通道。可见,沉默与否要看具体情境。
有个有趣的对比:老张家的鹦鹉整天叽叽喳喳,而老李养的乌龟十年不叫一声。邻居们却说,乌龟的沉默反而让人更想探究它壳里的世界。这或许说明,人类对沉默的态度很矛盾——既讨厌别人对自己沉默,又常常享受沉默带来的神秘感。
最后想问问:当你遇到必须表态的时刻,是会选择“开口”还是“不开口”?其实答案没有对错,就像天气有晴雨,沟通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表达方式。重要的是明白:语言是工具,沉默也是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