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ā lā bù kāi
成语解释:扒拉:用手指头快速移动。不能如意安排或运动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扒拉不開
英文翻译:I can't open it
扒:[bā]1.抓着;用手指紧紧扣住:扒着栏杆。2.刨;挖:扒土。3.剥;脱掉:扒羊皮。[pá]1.用手或耙子使东西聚拢或散开:扒草。扒土。2.用手搔、抓:扒痒。3.一种烹饪方法。先将原料(整块或整只的鸡鸭等)煮至半熟,再放到油锅里炸,最后用文火煮酥。4.窃取别人身上的财物:扒窃。扒手。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拉锯。拉纤。把车拉过来。2.用车载运:平板车能拉货,也能拉人。3.带领转移(多用于队伍):把二连拉到河那边去。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胡琴。拉手风琴。5.拖长;使延长:拉长声音说话。快跟上,不要拉开距离!6.拖欠:拉亏空。拉下不少账。7.抚养: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帮助:人家有困难,咱们应该拉他一把。9.牵累;拉扯: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要拉上别人?10.闲谈:拉话。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把皮子拉开。手上拉了个口子。“剌”[lǎ]见〖半拉〗、[là]同“落”(là)。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哎哟喂,今天咱们来唠唠那些"扒拉不开"的成语!你比如说"画蛇添足"这词儿,要是硬拆成"画蛇"和"添足"分开用,那味儿可就全跑偏了。就像吃火锅非要分开涮毛肚和蘸料,你说这还能叫正宗重庆火锅吗?
有老铁可能要问:为啥这些成语死活拆不开呢?说白了就跟手机系统似的,人家出厂时程序都打包好了。就像"胸有成竹"这个成语,你要是说成"胸有竹子",听着就跟菜市场买菜似的,完全丢了文绉绉的韵味嘛。
说实在的,我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人爱玩成语新编,搞什么"锦鲤附体""佛系青年",这算不算把成语给"扒拉开"了?要我说啊,语言本来就是活的,但老祖宗留下的成语就像传家宝,可以擦亮点儿,但不能拆了重铸不是?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望梅止渴"要是拆成"望梅"和"止渴",那曹操当年带兵打仗的智慧就全泡汤了。好比现在年轻人说的"奶茶续命",虽然挺形象,但跟原汁原味的成语比起来,总感觉少了点历史沉淀的厚重感。
不过话又说回来,语言这事儿吧就跟江水似的,堵是堵不住的。但咱得记住,成语就像活化石,承载着千年文化密码。下次看到有人把"刻舟求剑"说成"船上刻记号",您可别光顾着乐,得想想这背后消失的文化基因呐。
说到底,成语能流传千百年,靠的就是那份严丝合缝的精妙。就像组装乐高积木,拆开容易,想再拼回原样可就难喽。咱们既要给新词儿生长空间,也得给老成语留块自留地,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