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ān xīn yǒng yuè
成语解释:欢欣:欢乐而兴奋。欢乐热烈的样子
成语出处:三国·魏·应璩《与满公琰书》:“外嘉郎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诚知己,欢欣踊跃,情有无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场面
繁体字形:歡俽踴躍
英文翻译:Exultation
欢:1.快乐;高兴:欢喜。欢乐。欢迎。欢送。欢呼。2.指所喜爱的人(多指情人):新欢。3.起劲;活跃:火着得很欢。雨越下越欢。文娱活动搞得挺欢。
欣:1.喜悦:欢欣。欣喜。欣慰。欣逢佳节。2.姓。
踊:往上跳:踊跃。
跃:1.跳:跳跃。飞跃。一跃而过。2.姓。
欢欣踊跃这个词,到底该怎么用?想象一下班级春游前夜,老师刚宣布目的地是游乐园,孩子们瞬间跳起来拍手欢呼,甚至主动举手报名当小组长——这就是典型的“欢欣踊跃”。这种状态不仅仅是开心,更带着想要参与的冲劲,就像刚拆开生日礼物的小孩,既兴奋又急着想上手试试。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单纯的高兴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踊跃”二字。比如公司年会抽中大奖,同事欢呼是高兴;但若是全员自发组织公益跑,大家提前半小时到场热身,边笑边拉伸——这才是欢欣踊跃。前者是被动接受快乐,后者是主动创造快乐。
我曾在社区志愿者培训中见过真实案例。当组织者宣布要组建儿童读书角时,原本安静的人群突然活跃起来:有人当场掏出手机查书单,有人小跑着去仓库搬桌椅,还有奶奶笑着说要把孙子的绘本都捐出来。这种集体性的热情迸发,让整个空间的气温似乎都升高了两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欢欣踊跃的心态尤为重要。它像给自行车链条上油——既能减少日常摩擦,又能让人更顺畅地前行。试着观察那些总带着好奇眼神生活的人,他们未必事事顺遂,但那份想参与、想尝试的劲头,本身就是对抗焦虑的天然屏障。
下次遇到需要团队协作的事情,不妨试试调动欢欣踊跃的氛围。比如小组项目遇到瓶颈时,用“听说隔壁组已经做出三个方案了,我们要不要今晚集体头脑风暴?”替代“今晚必须加班做完”。前者像点燃引线的火花,后者却可能变成压在胸口的石头。
说到底,欢欣踊跃是种会传染的生命力。它不需要宏大场面支撑,就像春天第一株破土的嫩芽,只要存在就能带动整片土壤苏醒。当我们选择用这种状态面对生活时,其实也在为周围人创造着“情绪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