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ěng
  • píng
  • z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ěng jì píng zōng

成语解释:像断梗、浮萍在水中一样踪迹不定。

成语出处:明·单本《蕉帕记·寻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怎发付梗迹萍踪。”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梗跡萍蹤

英文翻译:drift about without any definite trace like running water or duckweed

梗迹萍踪的意思

梗:1.植物的枝或茎:菜梗。2.直;挺直:梗着脖子。3.阻碍:从中作梗。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萍:1.浮萍。2.红萍,水生蕨类植物。即满江红。浮生于水面,叶绿色,秋季转红色。全草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又可作绿肥。

踪:脚印;踪迹:踪影。失踪。跟踪。无影无踪。

成语评论

梗迹萍踪”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别担心,它其实描述的是像浮萍和梗草一样漂泊不定、难以捉摸的踪迹。比如有人问:“这个词到底怎么用?”举个具体例子吧:老张退休后突然决定环游世界,家人说他“梗迹萍踪”,根本猜不到他下个月会在哪个国家发朋友圈。

为什么非要用这个成语呢?简单来说,它能生动地体现一种“自由但难预测”的状态。比如一个创业者总在尝试新领域,今天做餐饮,明天搞科技,朋友调侃他:“你这人真是梗迹萍踪,能不能先在一个行业扎根啊?”你看,用这句话既表达了无奈,又带着点佩服的意味。

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和‘神龙见首不见尾’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情感色彩。比如同事小李突然辞职去学潜水,大家说他是“梗迹萍踪”,这里带着理解甚至羡慕;而用“神龙见首不见尾”可能暗指对方在逃避责任。语境不同,味道就不同。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给“梗迹萍踪”赋予了新价值。以前说人漂泊可能带贬义,现在年轻人反而追求这种生活方式。比如做数字游民的小美,半年换个城市住,她说这叫“主动选择梗迹萍踪”。这种转变挺有意思的——不稳定反而成了某种生活美学。

不过要注意使用场合。比如医生叮嘱病人:“您这病情需要规律复诊,可不能梗迹萍踪啊。”这里就巧妙地把成语用在严肃场景,既传达了重要性,又让提醒变得更生动。可见只要用得恰当,老成语也能焕发新活力。

下次遇到那些总在突破常规路径的人,不妨试试用这个词来形容。它比“善变”更文雅,比“自由”更具体,还带点中国文字的韵味。毕竟生活不是单行道,有人喜欢按导航走,也有人享受不断发现新路口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