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ì jì tāo guāng
成语解释: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成语出处:元 王仲元《江儿水 叹世》:“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迹韬光计。”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隐藏才华
繁体字形:晦跡韜光
英文翻译:Shadowing
晦:1.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晦朔。2.昏暗;不明显:晦涩。晦暝。隐晦。3.夜晚:风雨如晦。4.隐藏:晦迹。韬晦。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韬:1.弓或剑的套子。2.隐藏:韬光养晦。3.用兵的计谋:韬略。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晦迹韬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高深,但说白了就是“低调做人,深藏不露”。比如职场新人小明刚进公司时,虽然能力很强,但他主动帮同事整理文件、虚心请教问题,从不大谈自己的名校背景。结果半年后,领导发现他不仅能高效完成基础工作,还默默优化了部门的流程系统,这才意识到他是块“真金”。
有人会问:“明明有实力为什么要藏着掖着?”其实这和种庄稼一个道理——春天把种子埋进土里,表面看不出动静,但根扎得越深,秋天的收成就越丰硕。就像创业者老王,在项目孵化期从不在朋友圈晒数据,反而经常向行业前辈取经,等产品真正打磨成熟时,一出手就拿到了千万级投资。
生活中最妙的应用场景要数团队合作。技术大牛张姐在跨部门会议时,总是先认真听完所有人的想法,再轻声细语补充两三条关键建议。这种“后发制人”的策略既避免锋芒太盛引发对立,又能让好点子真正被团队接纳,比那些急着抢话头的人效果强十倍。
我倒觉得这个智慧特别适合信息爆炸的时代。现在社交媒体上处处是急着展示“完美人生”的人,但真正的高手就像深海里的冰山——你看到的永远只是十分之一。就像我邻居李叔,平时穿着老头衫遛弯,后来才知道他是退休的航天工程师,书房里摆着三个国家级科技奖杯。
当然,藏锋不等于永远沉默。关键在于把握“火候”,就像炒菜时的文武火切换。前年我们小区业委会改选,平时不显山露水的退休教师赵阿姨,在关键时刻条理清晰地指出物业漏洞,辅以详实的数据对比,这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智慧,才是晦迹韬光的精髓所在。
说到底,这个成语教我们的不是装傻充愣,而是培养“延迟满足”的智慧。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平时看着平平无奇,真遇到大事时,轻轻一拂袖就能四两拨千斤。在这个人人争当焦点的时代,懂得收放自如的智慧,或许才是最长久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