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āo
  • guāng
  • mi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o guāng miè jì

成语解释:谓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成语出处: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韜光滅跡

英文翻译:hide one 's capacities and hide one 's time

韬光灭迹的意思

韬:1.弓或剑的套子。2.隐藏:韬光养晦。3.用兵的计谋:韬略。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灭:1.熄灭(跟“着(zháo)”相对):火灭了。灯灭了。2.使熄灭:灭灯。灭火。3.淹没:灭顶。4.消灭;灭亡:自生自灭。物质不灭。5.使不存在;使消灭:灭蝇。长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成语评论

韬光灭迹”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隐藏才能、不露锋芒的状态。不过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在使用时容易混淆它的含义——比如有人问:“这和‘低调做人’是一回事吗?”其实不完全相同。韬光灭迹更强调主动收敛光芒,甚至刻意消除自身存在感,而不仅仅是保持谦虚。

举个职场中的例子:部门会议上,小李明明想到了绝佳的方案,却选择先倾听同事发言,等大家讨论陷入僵局时再提出建议。同事事后感慨:“你这招真是深藏不露啊!”这种策略性示弱,正是韬光灭迹的生动体现。主动收敛锋芒,反而能让关键意见获得更大关注度。

或许有人会质疑:“现代社会讲究自我展示,隐藏实力不会错失机会吗?”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战国时期孙膑装疯卖傻逃过庞涓追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成霸业,这些历史典故证明:在特定情境下,暂时的隐匿往往比盲目显露更具战略价值。就像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真正的智慧在于判断何时该藏、何时该显。

现代生活中,这种智慧依然适用。比如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若过早炫耀技术能力,可能会被琐碎事务缠身;而适当保持观察学习的态度,反而能更快掌握团队运作规律。有位创业者曾分享:“我们团队研发新产品时,会故意模糊技术细节,等竞品松懈时突然推出完整方案。”这种战术性隐匿,本质上就是韬光灭迹的现代演绎。

需要警惕的是,过度隐藏可能演变为自我设限。曾见过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因害怕被模仿,始终不敢展示完整作品,结果错失发展机遇。这提醒我们:韬光灭迹应是手段而非目的,就像潜龙在渊终要腾飞,关键要把握住“藏”与“现”的转换时机。毕竟,珍珠长期埋在沙土里,也可能被误认作普通石子。

观察身边的聪明人,会发现他们往往在关键时刻“恰好”展现出必要的能力。这种精准的自我呈现,恰似武侠小说里的高手——平时不显山露水,出招时却直指要害。或许真正的处世智慧,不在于永远低调或永远张扬,而在于懂得根据环境调整自身的光亮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