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成语解释: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成语出处:唐 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分句;指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繁体字形:敢怒而不敢言
英文翻译:Dare to be angry but dare not speak
敢:1.有勇气;有胆量。例:勇敢。2.表示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敢想敢干。3.表示有根据地推断:我敢说,他这件事准办不成。不敢说有十成把握,八九成是肯定有的。4.副词。莫非;怕是。表示揣测又略带惊讶的语气:敢是他来了。5.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敢问。敢请。
怒:1.生气;气愤:发怒。恼怒。2.盛大:怒潮。狂风怒号。山花怒放。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敢:1.有勇气;有胆量。例:勇敢。2.表示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敢想敢干。3.表示有根据地推断:我敢说,他这件事准办不成。不敢说有十成把握,八九成是肯定有的。4.副词。莫非;怕是。表示揣测又略带惊讶的语气:敢是他来了。5.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敢问。敢请。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敢怒而不敢言”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心里有愤怒却不敢说出来。比如小王在会议上被领导当众批评方案“毫无逻辑”,他憋红了脸、攥紧了拳头,但最终只是低头说了句“我再改改”。为什么他明明不服气却选择沉默?或许是因为担心反驳会激化矛盾,也可能怕被贴上“不服从管理”的标签。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张姐每天加班到深夜,却看着同事准时下班,心里委屈却不敢提调休;老李看到邻居占用公共楼道堆杂物,每次想敲门理论,手举到半空又放了下来。这些场景背后藏着同样的逻辑:人们害怕冲突成本高于忍耐成本,就像考试时遇到难题,宁可空着也不敢举手提问。
这种现象真的有益处吗?短期来看,确实能避免正面冲突。就像我们坐高铁时遇到大声打电话的乘客,多数人会选择戴耳机而不是提醒对方。但长期压抑情绪就像往气球里不断充气,某天可能突然爆炸。记得有次部门聚餐,平时最温和的小刘因为服务员上错菜突然拍桌大吼,把所有人都吓愣了——这就是长期忍耐后的情绪决堤。
换个角度看,这种状态也折射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学生时代我们都遇过这样的同学:明明觉得老师讲错了知识点,却只在课后悄悄和同桌嘀咕。这种“沉默的共识”其实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就像雨天大家都不收晾衣绳,你也不会独自当那个“出头鸟”。
不过我认为,真正的沟通智慧在于平衡。就像处理盆栽的枝叶,既不能任由它野蛮生长,也不能修剪过度。上周亲眼见到实习生巧妙化解尴尬:当主管否定她的创意时,她没有硬碰硬,而是说“这个方向确实需要优化,您看如果加上用户调研数据会不会更直观?”这种带着解决方案的表达,既维护了体面又传递了想法。
观察身边那些活得通透的人,他们往往能在“敢怒”和“敢言”之间找到支点。就像小区里那位总戴着红袖章的楼长阿姨,发现垃圾分类错误时不会板着脸训人,而是举着宣传册笑眯眯地说:“您家厨余垃圾要是分得更仔细点,咱们楼的流动红旗就稳啦!”这种带着温度的提醒,比沉默或指责都更有效。
说到底,语言是柄双刃剑。完全憋着会内伤,乱发泄会伤人。就像炒菜掌握火候,该大火爆炒时别用文火,该小火慢炖时也别猛烧。下次遇到让你“敢怒而不敢言”的场景,不妨试试用“我觉得……”开头,用数据代替情绪,用提问代替指责。毕竟,真诚的沟通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