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gǎn gāo pān
成语解释:攀:比喻结交依附他人。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
成语出处: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二 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主动与他人结交
繁体字形:不敢高攀
英文翻译:cannot be friends of a more influential family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敢:1.有勇气;有胆量。例:勇敢。2.表示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敢想敢干。3.表示有根据地推断:我敢说,他这件事准办不成。不敢说有十成把握,八九成是肯定有的。4.副词。莫非;怕是。表示揣测又略带惊讶的语气:敢是他来了。5.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敢问。敢请。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攀:1.抓住东西向上爬:攀登。攀树。攀着绳子往上爬。2.用手拉;抓住:攀折。攀缘。3.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高攀。攀龙附凤。攀上了一门好亲戚。4.设法接触;牵扯:攀谈。攀扯。攀供。你自己的事儿,别总攀着别人。5.姓。
哎哟,说到“不敢高攀”这成语,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哎呀,这事儿跟我没关系吧?”其实不然,咱们生活中处处藏着这种小心思。比如你看到大公司招人要求硕士学历,自己只是个普通本科生,心里嘀咕:“算了算了,这职位我可不敢高攀。”这种场景是不是特熟悉?
那问题来了,为啥人们会用“不敢高攀”呢?说白了,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对方的层次有个清醒认知。比如朋友约你去参加高端酒会,你低头看看自己的运动鞋,挠挠头说:“我这身行头去了也是格格不入,不敢高攀不敢高攀。”这种自嘲式的表达,反而能化解尴尬,你说是不是挺机智?
不过话说回来,用“不敢高攀”就一定是自卑吗?我倒觉得未必。以前老家邻居王叔,明明有机会跟大老板合作,却摆摆手说:“人家是做大生意的,我这小本买卖不敢高攀。”结果你猜怎么着?他转头就找了更接地气的合作伙伴,生意照样红火。你看,有时候“不敢高攀”反而是种生存智慧。
有人可能要问:“那这成语会不会限制人的发展啊?”嘿,这事儿得分情况看。比如刚毕业的小年轻面对行业大牛,要是总想着“不敢高攀”,可能真会错失学习机会。但反过来,要是明明实力不够硬要往上凑,那才叫自讨没趣呢。所以说啊,关键得把握好“自知之明”和“敢于突破”的平衡点。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人谈恋爱也爱用这词儿,比如看到女神发朋友圈晒豪车,评论区立马有人接茬:“您这生活水准,小弟实在不敢高攀。”不过你细品,这话里三分调侃七分幽默,反而成了拉近距离的神器。所以说啊,成语用对了场合,比直接夸人还好使呢!
总之,“不敢高攀”就像块试金石,用好了能避坑,用偏了会漏财。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这些词儿,说到底都是教人活得通透。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先摸摸自己几斤几两,该伸手时别怂,该缩手时也别硬撑,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