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ǎi
  • guò
  • lì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ǎi guò bù lìn

成语解释: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成语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述汤之所以王,则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言能纳谏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彻底改正错误

繁体字形:改過不恡

英文翻译:To change

改过不吝的意思

改:1.改变;更改:改口。改名。改朝换代。几年之间,家乡完全改了样子了。2.修改:改文章。这扇门太大,得往小里改一改。3.改正:改邪归正。有错误一定要改。4.姓。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吝:小气;舍不得:吝啬。悭(qiān)吝。不吝赐教(向人征求意见时用的客气话)。

成语评论

改过不吝”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到底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犯了错立马改,绝不拖泥带水”。比如你上班开会迟到了,领导还没开口批评,你先主动承认:“今天确实是我的问题,以后一定提前出门!”——这种不找借口、直面问题的态度,就叫改过不吝

有人可能会问:“知道自己错了,但改起来好难啊?”其实关键在于心态。就像朋友小张之前总爱打断别人说话,后来他每次开口前先默数三秒,硬是把这个毛病扳过来了。你看,只要不把“犯错”当成洪水猛兽,而是当作升级自己的机会,改变就没那么可怕。

职场里有个真实案例:某电商团队因为系统漏洞导致用户投诉,负责人老王连夜开会复盘,第二天就带着整改方案向用户道歉。结果投诉率不降反升吗?恰恰相反,用户看到他们解决问题的速度,反而更信任这家公司了。这说明什么?比起掩盖错误,快速修正才是赢得尊重的捷径。

我特别认同“犯错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以前写文章总爱堆砌专业术语,后来读者反馈“看不懂”,我才意识到交流的本质是传递信息,不是显摆知识。现在下笔前都会问自己:“这句话换成大白话怎么说?”这种自我修正的过程,反而让内容更有生命力。

下次遇到需要改正的情况,不妨试试“三步法”:先快速承认“这事儿我能做得更好”,再具体分析“问题出在哪儿”,最后落实到“明天就开始调整”。就像手机系统定期更新一样,人的成长也需要持续打补丁。毕竟,愿意直面不完美的人,才有机会接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