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ǐ yǒng háo hū
成语解释:擗:以手拍击胸膛;踊:用脚顿地。捶着胸跺着脚大哭。形容极度哀伤地痛哭
成语出处:清·汪琬《诰封陈母张淑人墓志铭》:“先生擗踊号呼,几绝者数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悲伤时
繁体字形:擗踴號嘑
英文翻译:Call
擗:[pǐ]1.捶胸:“擗踊哭泣,哀以送之。”2.捶打:把脑袋擗得粉碎。3.掰:擗棒子。[bò]古同“擘”。
踊:往上跳:踊跃。
号:[hào]1.名称:国号。年号。2.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后来也指名以外另起的字: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孔明是诸葛亮的号。3.商店:商号。银号。分号。宝号。4.标志;信号:记号。问号。加减号。暗号儿。击掌为号。5.排定的次第:挂号。编号。6.表示等级:大号。中号。小号。五号字。7.种;类:这号人甭理他。这号生意不能做。8.(号儿)指某种人员:病号。伤号。彩号。9.表示次序(多放在数字后)。a)一般的:第三号简报。门牌二号。b)特指一个月里的日子:五月一号是国际劳动节。10.姓。11.号令:发号施令。12.号筒。13.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14.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起床号。集合号。冲锋号。[háo]1.拖长声音大声叫唤:呼号。号叫。北风怒号。2.大声哭:哀号。
呼:1.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呼吸。呼出一口气。2.大声喊:呼声。欢呼。呼口号。大声疾呼。3.叫;叫人来:直呼其名。一呼百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姓。5.形容风声等:北风呼呼地吹。
“擗踊号呼”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先想象一个场景:古代有人突然得知亲人离世,捶胸顿足、放声大哭,甚至哭到嗓子沙哑——这就是成语字面描绘的画面。它形容人极度悲痛时的失控状态。但问题来了:这种强烈的情绪表达,在今天的语境里还能用吗?
举个例子:小说里写一位将军战败后,看到士兵尸横遍野,顿时“擗踊号呼,几欲昏厥”。这里不仅传递了悲痛,还强调了自责与无力感。再比如现代生活中,虽然没人会真的捶胸顿足,但如果朋友说“我昨晚得知考试挂科,简直想擗踊号呼”,其实是用夸张手法表达焦虑,反而显得生动有趣。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会不会太“过时”了?其实关键在于使用场景。在书面写作或需要渲染情绪张力时,它比“痛哭流涕”更有画面感;但日常聊天说“我擗踊号呼了一整天”,反而会让人困惑。就像穿汉服逛街需要勇气,用生僻成语也要看场合。
我个人觉得,这类成语像是语言的“活化石”。它们记录着古人面对生死离别的真实反应,也提醒我们:情感表达的方式会变,但人类共通的悲痛从未消失。就像现在人们遇到打击可能会刷屏发朋友圈,和古人“擗踊号呼”本质上都是寻求共鸣。
下次读到这个成语时,不妨注意作者用它想传递什么——是纯粹描写悲伤,还是暗示人物性格的激烈?比如《红楼梦》里宝玉摔玉时的举动,若用“擗踊号呼”来形容,瞬间就能让读者理解他的偏执与敏感。你看,四字成语有时比大段心理描写更高效。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你要描写一个电竞选手输掉决赛的场景,会怎么平衡传统成语和现代用语?或许可以试试“他盯着屏幕擗踊号呼,键盘上全是捏变形的可乐罐”——古今碰撞反而能制造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