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ān huā wēi xiào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成语出处:《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心意一致
繁体字形:拈蘤微笑
英文翻译:have one mind
拈:用手指头夹;捏:信手拈来。注:拈,旧又读niǎn,同“撚”“捻”,义为“用手指搓”。《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据此将“撚”处理为“拈”的异体字。但今天“用手指搓”的意义多使用“捻”,而在“拈”字下只注niān音,义为“用手指夹取”。因此,今天“拈”(niān,用手指夹取)与“撚”(niǎn,用手指搓)音义都不同,二者已不存在异体关系,不再将“撚”作为“拈”的异体字。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微:1.细小;轻微:细微。微风。谨小慎微。相差甚微。2.(某些计量单位的)百万分之一:微米。微安。微法。3.衰落:衰微。4.精深奥妙:微妙。微言大义。5.稍微;略微:微感不适。面色微红。
笑:1.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笑容。微笑。眉开眼笑。哈哈大笑。2.讥笑:耻笑。见笑。笑他不懂事。3.姓。
“拈花微笑”到底该怎么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办公室里,同事A对着电脑皱眉头叹气,同事B默默递上一杯咖啡,两人相视一笑,谁也没多问。这种无需解释的默契,像不像“拈花微笑”的现代版?
有人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佛教场景吗?”其实不然。上周我陪朋友逛花市,她突然停在一盆蝴蝶兰前眼睛发亮,我立刻掏出手机扫码付款。她惊讶道:“你怎么知道我想要?”——你看,读懂对方没说出口的期待,就是最鲜活的“拈花微笑”。
更有趣的是在团队协作中。上周策划会上,组长在白板画了个残缺的圆,实习生小张突然跳起来:“我明白!这个符号代表闭环思维缺失!”整个会议室瞬间掌声雷动。这种跨越职级的思维同频,比任何PPT都更有说服力。
我发现现代人越是依赖语言表达,反而越容易陷入“说太多却听不懂”的怪圈。地铁里常见情侣各自刷手机,用表情包代替对话;而真正心意相通的时刻,往往发生在暴雨天共撑一把伞时,彼此湿了半边肩膀却笑出声的瞬间。这种超越语言的默契,或许才是“拈花微笑”在钢筋森林里的新注解。
下次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场景时,不妨试试暂时关闭语言系统。就像上周邻居家飘来焦糊味,我敲开门递灭火器时,对方那个混杂着尴尬与感激的眼神——有些事,本来就不需要说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