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ān huā nòng yuè
成语解释:玩赏花月。
成语出处:明·周履靖《锦笺记·游杭》:“拈花弄月须乘少,问水寻山莫待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男性
繁体字形:拈蘤弄月
英文翻译:Picking flowers to make the moon
拈:用手指头夹;捏:信手拈来。注:拈,旧又读niǎn,同“撚”“捻”,义为“用手指搓”。《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据此将“撚”处理为“拈”的异体字。但今天“用手指搓”的意义多使用“捻”,而在“拈”字下只注niān音,义为“用手指夹取”。因此,今天“拈”(niān,用手指夹取)与“撚”(niǎn,用手指搓)音义都不同,二者已不存在异体关系,不再将“撚”作为“拈”的异体字。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拈花弄月”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一幅闲适的画面。比如有人坐在院子里,手里拈着花瓣,抬头望着月亮发呆。这种场景看似悠闲,但背后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咱们不妨先拆开看:“拈花”常让人联想到佛教中的“拈花微笑”,代表心领神会的智慧;“弄月”则带着文人雅士赏月抒怀的意象。合在一起,这个成语其实在说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有人问: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不务正业?举个例子就明白了。王师傅退休后每天在自家阳台上侍弄花草,夜里还支起望远镜观察星月变化,邻居都说他这是“拈花弄月享清福”。你看,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这种看似“不创造价值”的行为,反而成了滋养心灵的养分。
但换个场景,这个成语也会带上批评意味。比如小李上班总摸鱼刷手机,领导训斥他:“项目火烧眉毛了还在这儿拈花弄月!”这里就变成了对逃避责任的讽刺。其实成语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要看具体语境——是主动选择的精神放松,还是被动逃避的现实妥协?
我观察到现代人有个有趣现象:手机里的“虚拟拈花弄月”越来越多。朋友圈晒咖啡拉花算不算?短视频拍月亮特效算不算?这些数字时代的“风雅”,和古人相比少了些专注,但多了份即时分享的快乐。或许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月形式,重要的是保持那份对生活细节的感知力。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AI能帮我们自动养花、模拟月光时,亲手拈花、肉眼赏月的体验会变得更珍贵吗?就像现在还有人坚持手写信件,或许越是便捷的时代,那些需要亲手触碰的美好反而越显珍贵。生活的诗意,终究要自己亲手去“拈”,用心去“弄”才能真切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