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á yù míng jīn
成语解释: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声音或气节
繁体字形:戞玉鳴金
英文翻译:Jiayumingjin
戛:[jiá]1.敲打。2.古代兵器。即戟。一说为长矛。[gā]用于地名,如平戛(在云南西部)。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提起“戛玉鸣金”这个成语,可能有人会问:“这词儿听着像古代乐器的动静,到底啥意思?”其实它原本形容乐声如敲击玉石般清脆、如金属碰撞般响亮,后来也用来比喻文章或言辞的铿锵有力。比如一位老师在点评学生作文时说:“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读起来简直是戛玉鸣金,把道理说得透彻又动听。”
那有人可能会好奇:“现在生活中还能用上这个文绉绉的词吗?”看这段场景就明白了:科技发布会上,工程师拿着新研发的智能音箱介绍道:“我们特别优化了高频音质,现在播放三角铁的声音就像戛玉鸣金,每个音符都带着透亮的质感。”原本属于诗词歌赋的成语,就这样自然地融入了现代产品描述。
有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这个成语在当代使用中正发生微妙变化。有次听公园里大爷们聊天:“昨儿京剧票友会上,那老生一开嗓,好家伙!真叫个戛玉鸣金!”你看,群众早把它的使用场景从单纯的文字评价,拓展到了对表演艺术的即兴赞叹。这种语言的生命力,恰恰印证了汉语的包容性。
若让我说点个人见解,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它打通了感官体验。就像吃薄荷糖时仿佛能看到翠绿,听“戛玉鸣金”这样的表达,会让人自动脑补出清越的声音画面。现代人虽然少用这类成语,但在需要精准传达质感时,它们依然是无可替代的“语言滤镜”。
话说回来,下次听到特别清亮的声响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比如清晨推开窗,听见檐角风铃叮当作响,是不是比单纯说“声音好听”更有画面感?语言就像调色盘,多备几种颜色,表达才能更生动。而像“戛玉鸣金”这样的成语,就是其中那抹难得的翡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