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āo
  • bīng
  • ji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āo bīng jiá yù

成语解释:比喻乐声清润动听。

成语出处:宋·杨无咎《垂丝钓·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听敲冰戛玉,恨云怨雨,声声总在愁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声音等

繁体字形:敲冰戞玉

英文翻译:Knock on the ice

敲冰戛玉的意思

敲:1.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敲门。敲锣打鼓。2.敲竹杠;敲诈:有的商人一听顾客是外乡口音,往往就要敲一下子。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湖里结冰了。2.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3.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东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戛:[jiá]1.敲打。2.古代兵器。即戟。一说为长矛。[gā]用于地名,如平戛(在云南西部)。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成语评论

敲冰戛玉”这个词听起来像不像冬天的清晨有人拿锤子敲冰块?其实啊,它跟冰块没关系,是用来形容声音清脆得像敲击玉石一样好听。比如老张弹古筝时,琴弦震动的声音“叮咚”作响,邻居王婶趴在窗边听了半晌,突然一拍大腿:“这声音真像敲冰戛玉!”

有人要问了:这成语只能用在乐器上吗?当然不是。上周社区诗歌朗诵会上,小李念《将进酒》时,每个字都像小钢珠落在银盘里,台下几个中学生偷偷录视频发朋友圈,配文就是“第一次现场听到敲冰戛玉的声音”。你看,好嗓子也能用这个词来夸。

其实我最喜欢拿它形容自然的声音。去年在黄山遇到条山涧,溪水冲过鹅卵石的声音特别干净,当时脑子里立刻蹦出这个词。这种声音不像瀑布那么吵闹,更像是神仙用玉筷子轻轻敲着水晶杯——这大概就是古人造这个词时想象的画面吧?

现在年轻人总说“耳朵怀孕”,要我说啊,“敲冰戛玉”才是更高级的赞美。不信你试试,下次听到特别清澈的声音,别光说“好听”,改成“这声音真是敲冰戛玉”,保管让对方觉得你特有文化。不过可别对着摇滚现场用这个词,重金属吉他的咆哮声跟玉石清脆声完全两码事。

说到这儿突然想到,其实写作时用这个成语要特别注意场合。就像不能用“汗流浃背”形容吃火锅,用“敲冰戛玉”得是真有那种清亮透彻的质感。比如描写清晨寺庙的钟声,或者瓷器店里碰倒青花瓷瓶的瞬间,这些场景用上它,画面感立马就出来了。

最后说个冷知识:这个词最初出自宋代文人的笔记,原本是形容他们玩的一种投壶游戏,箭矢击中铜壶时发出的声响。没想到吧?现在咱们用它形容音乐、朗诵甚至流水声,可见好词就像块玉石,经过不同时代的打磨,反而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