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á
  • qiāo
  • b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á yù qiāo bīng

成语解释: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声音或气节

繁体字形:戞玉敲冰

英文翻译:Cannes, jade and ice

戛玉敲冰的意思

戛:[jiá]1.敲打。2.古代兵器。即戟。一说为长矛。[gā]用于地名,如平戛(在云南西部)。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敲:1.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敲门。敲锣打鼓。2.敲竹杠;敲诈:有的商人一听顾客是外乡口音,往往就要敲一下子。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湖里结冰了。2.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3.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东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成语评论

提到"戛玉敲冰"这个成语,你会联想到什么场景?或许有人会想到古装剧里抚琴的镜头,或是山间清泉滴落的画面。这个形容声音清脆的成语,就像把玉器相击的叮当声和冰块碰撞的咔嚓声糅合在一起,自带三分清凉七分雅致。

举个真实的例子:春日清晨推窗,檐角风铃被晨风撩动,叮铃作响。这声音既像玉器轻碰的圆润,又似碎冰相触的脆生,恰是"戛玉敲冰"的生动写照。试问这样的场景里,声音如何能既清脆又不刺耳?关键在于碰撞材质的通透感,就像上等玉石与薄冰相击,既保持音质的纯净,又带着天然的韵律感。

有人可能要问:现代生活中还能找到这样的声音吗?其实都市里也不乏诗意。记得去年深秋,我在咖啡厅见过有趣的画面——调酒师摇动金属雪克杯时,冰块与杯壁碰撞发出的"咔啦"声,配合着背景音乐里的三角铁轻响,倒真应了"戛玉敲冰"的意境。这提醒我们,美好往往藏在日常细节里。

值得探讨的是,为什么古人会选择玉和冰作为喻体?我认为这体现了传统审美中对"清"的追求。玉象征君子的温润,冰代表品性的高洁,当两者碰撞时,既保持了各自的品格,又产生和谐共鸣。就像优秀团队的合作,不同特质的成员碰撞出创意的火花。

在当代语境下,这个成语可以怎么活用?比如说手机提示音设计成风铃般的"叮咚",或者智能家居设备用类似碎冰的提示音,都是现代版的"戛玉敲冰"。有趣的是,某些新能源汽车的转向灯提示音就采用了类似的设计理念,用清透的电子音替代传统机械声。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处在于打通了听觉与触觉的通感。当听到"戛玉敲冰"的描述,指尖仿佛能感受到玉石的温润和冰晶的凉意。这种多感官联动的表达方式,正是汉语独有的魅力所在。生活在数字时代的我们,或许更需要这种唤醒感官敏锐度的诗意表达。

下次听到特别的声音时,不妨试着用"戛玉敲冰"来形容。可能是陶瓷碗碟轻碰的叮当,也可能是键盘敲击时的节奏韵律。毕竟美好的事物从不过时,重要的是保持发现美的耳朵和心灵。就像古人能从寻常事物中提炼诗意,我们也能在快节奏生活中捕捉到属于自己的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