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í míng wú shuāng
成语解释: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定语;含褒义,用于表扬人
繁体字形:慈明無雙
英文翻译:Compassionate and matchless
慈:1.和善:慈母。心慈手软。2.(上对下)疼爱:敬老慈幼。3.指母亲:家慈。4.姓。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双:1.属性词。两个(多为对称的,跟“单”相对):双翅。举双手赞成。男女双方。2.用于成对的东西:一双鞋。一双手。买双袜子。3.属性词。偶数的(二、四、六、八等,跟“单”相对):双数。双号。4.加倍的:双料。双份。5.姓。
哎呦喂,今天咱来唠唠“慈明无双”这个成语。你听说过这个说法不?乍一听像是夸人聪明绝顶,其实啊,这里头藏着更有温度的故事。
话说东汉时期有个叫荀爽的读书人,学问好得离谱,关键是对长辈那叫一个孝顺。史书记载他“慈明无双”,这里的“慈明”可不是说智商高,而是夸他既有慈爱心肠又明事理,这种品性在当时找不出第二个。举个栗子,要是现在有人天天给邻居孤寡老人送饭陪聊,街坊准会竖起大拇指:“这姑娘真是慈明无双啊!”
等等,为啥现在很少听到这个成语呢?你琢磨啊,现在夸人更爱用“学霸”“暖男”这种网络词。不过话说回来,“慈明无双”这词儿就像珍藏版邮票,虽然不常见,但拿出来用特别显文化底蕴。比如公司年会上表扬常年做公益的同事,来句“张姐这十几年坚持支教,真可谓慈明无双”,绝对比“人美心善”更有分量。
要我说啊,这成语的精髓在于“无双”二字。现在不是流行“内卷”嘛,但慈明无双卷的是德行修养。就像咱小区王大爷,退休金全拿来资助贫困生,二十年如一日。这种坚持可不是随大流能做到的,可不就是当代版的“无双”嘛。
话说回来,用这成语得看场合。要是夸00后小年轻,可能得配个解释:“慈明无双就是说你这人特善良特有智慧,跟开了美德外挂似的”。不过你懂的,关键不在用不用生僻词,而是要把这种敬老爱幼、明理向善的精神传下去。
最后唠句实在的,现在AI都能写诗作画了,但像“慈明无双”这种承载着人性温度的词儿,反而更显珍贵。下次遇到那些默默行善的普通人,不妨把这个成语从历史长河里捞出来,给他们贴个金光闪闪的标签。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沉下心修炼品德的人,可不就是当代的“无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