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ó shì wú shuāng
成语解释: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补语;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繁体字形:國士無雙
英文翻译:a state scholar of no equal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士农工商。4.军人:士兵。士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8.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双:1.属性词。两个(多为对称的,跟“单”相对):双翅。举双手赞成。男女双方。2.用于成对的东西:一双鞋。一双手。买双袜子。3.属性词。偶数的(二、四、六、八等,跟“单”相对):双数。双号。4.加倍的:双料。双份。5.姓。
提到“国士无双”,你可能会问:这成语到底在夸人什么?举个例子,有人评价袁隆平院士时曾说:“他数十年扎根农田,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堪称国士无双。”这里既强调了他对国家的贡献,也突出了他独一无二的地位。
有人或许疑惑:“现代社会分工细化,个人还能达到‘国士无双’的高度吗?”其实关键在于“不可替代性”。比如航天领域的总设计师,既能统筹全局,又精通核心技术,这种复合型顶尖人才依然符合“国士无双”的定义。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对韩信的评价。当时刘邦问萧何:“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两千年后的今天,这个词依然能精准传递对顶尖人才的敬意。这说明有些价值标准,真的能穿越时空。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当代媒体更喜欢用“行业领军者”“标杆人物”等新词,但“国士无双”始终保持着独特分量。它不只是表扬能力,更暗含“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就像疫情中挺身而出的医学专家,他们展现的不仅是专业素养,更是心怀天下的担当。
或许有人会问:“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会不会忽视团队价值?”从钱学森到屠呦呦,这些被称为“国士无双”的人物,其实都在证明:个人的突破性成就,往往能带动整个领域的飞跃。就像北斗卫星团队中,既需要统筹全局的“大脑”,也离不开每个零部件的“螺丝钉”。
走在科技创新馆里,看着那些改写历史的发明创造,突然觉得“国士无双”不仅是个成语,更像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每个时代对顶尖人才的期待——既要登峰造极的专业深度,也要有推动社会进步的温度。这种复合型的要求,或许正是这个古老成语永不过时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