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ǎi tì jūn zǐ
成语解释:恺悌:平易近人。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二年》:“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厚道的人
繁体字形:愷悌君子
英文翻译:amiable gentleman
恺:快乐;和乐。
悌:敬爱兄长: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君:1.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敬辞。称对方:汪君。诸君。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提到“恺悌君子”,许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词有点陌生。它出自《诗经·大雅·卷阿》,形容性格温和、待人宽厚的君子。比如一位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不是严厉指责,而是耐心引导说:“成长难免犯错,发现问题就是进步的开始。”这种包容的态度,正是“恺悌君子”的生动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现代社会还需要这样的品德?其实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温和的力量往往被低估。试想同事间意见不合时,若有人能像《论语》中说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既坚持原则又保持风度,团队合作效率反而更高。这种智慧,在今天的职场依然适用。
有趣的是,“恺悌”二字本身藏着学问。“恺”代表欢乐,“悌”指敬爱兄长,合起来描绘出既亲切又不失分寸的形象。就像邻居张阿姨,她既能和年轻人聊网络热梗,又会主动帮独居老人买菜,这种跨越年龄层的相处之道,正是现代版“恺悌君子”的实践。
有人认为谦和等于软弱,这其实是误解。宋代文豪苏轼在官场沉浮中始终保持豁达,被贬黄州时写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既保持气节又不过激的态度,反而让政敌都佩服他的胸襟。刚柔并济,才是真正的处世智慧。
个人看来,“恺悌君子”不仅是古代的道德标杆,更像是穿越时空的生活哲学。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与其急着反驳,不如先倾听对方诉求;遇到服务行业的小失误,给个谅解的微笑比投诉更能解决问题。这些微小选择,都在塑造着现代社会的温度。
下次遇到争执时,不妨想想这个词。就像春风化雨般,温和的力量往往能化解坚冰。毕竟,真正的强者从不需要通过咄咄逼人来证明自己,正如大海的深邃从不拒绝溪流的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