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ūn zǐ jiāo jué,bù chū è shēng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交:交情;恶声:伤害诋毁的话。有道德的人即使绝交也不互相诋毁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英文翻译:A gentleman never makes a bad noise
君:1.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敬辞。称对方:汪君。诸君。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跤”(jiāo)。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有修养的人即使和朋友绝交,也不会恶语相向。这句话背后藏着什么智慧呢?
比如,小王和小李曾是创业伙伴,后来因理念不合决定分道扬镳。小王在公开场合只说:“我们方向不同,但很感谢他过去的付出。”虽然心里有遗憾,但他没有指责对方“自私”或“短视”。这种克制背后,体现的不仅是情商,更是对过往情分的珍视。
为什么说“不出恶声”是种高级修养?人在情绪激动时最容易口不择言,但攻击对方的同时,其实也在暴露自己的局限。就像撕破脸的同事互相爆料,看似赢了气势,却可能让旁观者觉得“两人都不够专业”。真正的成熟,是学会把“对错”和“情分”分开对待——可以结束关系,但不必否定曾经的选择。
有个真实案例:两位老艺术家合作二十年,后来因创作分歧不再同台。记者问及原因,他们异口同声:“就像川菜和粤菜都好吃,只是不适合放一锅里煮。”既说明了事实,又保留了彼此的体面。这种处理方式,反而让观众更期待他们各自的未来作品。
现实生活里怎么做得到?试着把绝交看作“重新定位关系”,而不是“全面否定”。就像手机卸载不常用的APP,不需要咒骂它不好用,只是现阶段不需要了。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试着说:“我们的相处模式可能需要调整。”这比“你这人根本没法沟通”要建设性得多。
有位心理咨询师朋友分享过观察:那些分手时还能平静对话的人,往往能更快走出阴影。因为攻击对方时,我们其实在不断强化受伤记忆;而保持冷静,反而能给心灵腾出愈合空间。这或许就是古训的现代心理学注解。
在社交媒体时代,“撕破脸”的内容往往传播更快,但冷静克制的态度才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就像瓷器碎了,有人非要踩两脚证明它本就该碎,有人却小心收好碎片,提醒自己下次轻拿轻放——后者或许才是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