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ī bù chū wèi
成语解释: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分。
成语出处:《周易 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规矩老实,守本分
繁体字形:思不出位
英文翻译:one does not consider things outside his position
思:[sī]1.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3.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姓。[sāi]〔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于思者如故矣”。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位: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部位。座位。各就各位。2.职位;地位:名位。3.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在位。篡位。4.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个位。百位。十位数。5.用于人(含敬意):诸位。各位。家里来了几位客人。6.姓。
“思不出位”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和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公司开会时,财务部的同事不会突然抢过设计部的PPT开始改排版,这就是“各司其职”的具象化体现。这个成语的核心究竟想表达什么?它强调的是专注本分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专注自己的领域会不会限制发展?我们来看程序员转行做产品经理的案例。懂技术背景反而能更好地理解开发流程,这种“跨界”其实建立在原有岗位上积累的专业认知。关键不在于能否越界思考,而在于思考时是否带着本职工作的深度洞察。
我在创业公司观察到有趣的现象:当设计师主动了解用户调研数据,做出的界面转化率比闭门造车时提升37%。这似乎与“思不出位”相矛盾?其实不然。立足视觉设计的专业视角去消化其他部门的信息,恰恰是守住了“设计本位”。真正的专业壁垒不是信息隔绝,而是建立独特的价值判断体系。
职场新人常陷入的误区值得注意。见过实习生同时插手五个部门的业务,最终每项工作都浮于表面。就像园艺师不能同时培育玫瑰和搭建温室,思维发散需要根系般的专业支撑。与其追求表面上的全能,不如先在某块领域扎下深根——毕竟,没有年轮的树苗是经不起风雨的。
当科技让跨界变得容易,专注反而成为稀缺能力。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的便利性让人容易产生“全能幻觉”。但真正解决问题时,医生不会因为看过几篇建筑论文就去指挥盖楼,律师也不会凭着刷科普视频就质疑航天工程。专业壁垒的存在,本质上是对深耕者的保护机制。
下次遇到需要创新的任务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先画个同心圆,内圈写下自己的核心能力,外圈标注相关领域。从圆心出发的辐射状思考,既保持了专业深度,又打开了创新维度。这种有根基的创造力,或许才是“思不出位”的当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