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ú luàn rén yì
成语解释: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成语出处: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扰乱人的心情
繁体字形:徒亂人意
英文翻译:only confuse people's minds
徒:1.步行:徒步。徒涉。2.空:徒手。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4.只;仅仅:家徒四壁。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乱:1.没有秩序和条理:乱七八糟。2.武装骚扰:兵乱。叛乱。3.使混乱;使紊乱:捣乱。以假乱真。4.任意;随便:不许乱扔纸屑。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意:1.意思:来意。2.愿望:满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5.意大利的简称。
什么是"徒乱人意"?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绕,但拆开看就明白了。"徒"指白费力气,"乱"是扰乱,"人意"指人的心思。合起来就是"白白扰乱别人的心思",形容那些既不能解决问题又添乱的行为。
比如公司开会讨论新项目,小王突然插话:"咱们会议室窗帘颜色是不是该换了?"这就是典型的徒乱人意——窗帘颜色和项目推进毫无关系,反而让参会者注意力分散。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就像炒菜时突然纠结围裙花色,完全偏离了做饭的主线任务。
为什么会有人做出徒乱人意的举动?观察发现,这往往源于两种心理:要么是逃避核心问题的"转移注意力",就像学生考前突然整理书桌;要么是过度追求完美导致的"细节焦虑",比如设计师反复调整早已定稿的页边距。其实这些行为都像在迷宫里转圈,看似在行动,实则远离出口。
如何避免成为徒乱人意的"气氛组"?有个简单方法:准备行动前问自己"这个动作和最终目标有关联吗?"。就像园丁修剪果树,如果发现某根枝条既不开花也不结果,果断剪掉才能让整棵树更好生长。工作中遇到同事跑题时,用"咱们回到正题"这样的引导语,既礼貌又能提高效率。
有趣的是,新媒体时代的信息轰炸让这个成语有了新内涵。当我们在短视频里刷到"十大必买好物",在朋友圈看到"必须知道的冷知识",有多少是真正需要的?这些碎片信息就像数字时代的徒乱人意,不知不觉偷走我们的注意力。这时候更需要培养"信息筛子"的能力,把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筛出来。
有个朋友的故事特别能说明问题。他装修新房时,整整两周都在纠结踢脚线用3厘米还是3.5厘米,结果耽误了水电改造进度。后来监理提醒:"住进去三个月后,没人会趴在地上看踢脚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细节适当妥协,才是高效解决问题的智慧。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最近有没有遇到徒乱人意的情况?可能是纠结外卖软件选哪家,或是反复比较同款商品的不同平台价格。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设置个"决策计时器",超过预定时间就果断做决定。毕竟,把精力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才是现代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