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ào
  • xué
  • shē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ào xué shēn sī

成语解释:好:喜爱;深:深入。好学而心细,勤于思考。比喻心力并用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何仙》:“有乐陵李忭,乃好学深思之士,其相好友在座,出其文,代为之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好学

繁体字形:好壆深思

英文翻译:devoted to learning and thinking

好学深思的意思

好:[hǎo]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好东西。好事情。好脾气。庄稼长得很好。2.合宜;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好看。好听。好吃。4.友爱;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体质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语:好睡。您好走。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计划订好了。功课准备好了。外边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开会了。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好,就这么办。好了,不要再说了。9.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一下可麻烦了。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好远?[hào]1.喜爱(跟“恶”wù相对):嗜好。好学。好动脑筋。好吃懒做。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学: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思:[sī]1.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3.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姓。[sāi]〔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于思者如故矣”。

成语评论

好学深思”这个词听起来文绉绉的,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既爱学习,又能深入琢磨问题。比如有人读到一本历史书,不仅记住了年份事件,还会追问:“为什么这个朝代突然衰落了?”这时候,他可能翻查资料、对比不同观点,甚至画个时间线分析因果——这就是“好学”和“深思”的结合。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多,随便一搜就有答案,还需要‘深思’吗?”举个例子:小明在短视频里看到“吃苹果能治感冒”,立刻转发给家人。而小华却查了医学论文,发现苹果只是补充维生素,真正抗感冒的是免疫力。同样面对信息,小华的选择正体现了“深思”:不盲目接受,而是主动验证。

古代有个经典案例。王阳明年轻时对着竹子“格物致知”,盯着看了七天七夜,试图参透竹子的道理。虽然最后病倒了,但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正是好学深思的极端体现。现代人不用这么折磨自己,但遇到难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表面现象下的逻辑链。

我常觉得,好学深思就像吃核桃。砸开硬壳(学习知识)只是第一步,剔除苦涩的内膜(辨别真伪),才能吃到香甜的果肉(获得真知)。工作中见过不少同事,参加培训时疯狂记笔记(好学),但遇到实际问题仍然照搬模板;而真正进步快的人,会把学到的内容重新梳理,结合具体场景调整应用方法。

培养这种能力其实有窍门。比如看完电影后别急着关页面,先自问:“主角的选择合理吗?如果换成我会怎么做?”这种习惯性追问,就像给大脑安装了一个自动分析程序。久而久之,面对生活里的选择题时,自然能更快抓住关键矛盾,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最近有位程序员朋友让我印象深刻。他自学编程时遇到bug,不像别人直接复制报错信息上网搜答案,而是先把报错提示翻译成中文,再拆解成小问题逐个击破。三个月后,他不仅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还能在论坛帮别人排查代码。这种学习方式,或许就是“好学深思”在现代职场的最佳实践。

好学深思的造句

  1. 造句 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2. 造句 他好学深思,深得同学的敬重。
  3. 造句 “要‘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这也是张岱年先生非常强调的,“好学”和“深思”是方法,“知其意”是目的。
  4. 造句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便指此而言,这才是所谓“同情的了解”。
  5. 造句 “盖张先生真正是一位如司马迁所说的‘好学深思’之士,对于哲学重大问题‘心知其意’。
  6. 造句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7. 造句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14)。
  8. 造句 只使用个别精彩的记忆法,因为这些结果本身也会对那些好学深思的读者有很大的提启发。
  9. 造句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舌好学深思者莫属。
  10. 造句 炼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意译判断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著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