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 sī jí lǜ
成语解释:虑:思考。谋划周密,考虑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成语出处:《邹智传》:“愿陛下以宰相为股肱,以谏官为耳目,以正人君子为腹心,深思极虑,定宗社长久之计,则大纲正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远见
繁体字形:深思極慮
英文翻译:Think deeply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思:[sī]1.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3.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姓。[sāi]〔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于思者如故矣”。
极:1.顶点;尽头:登峰造极。无所不用其极。2.地球的南北两端;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进入或流出的一端:南极。北极。阴极。阳极。3.尽;达到顶点:极力。极目四望。物极必反。极一时之盛。4.最终的;最高的:极度。极端。极量。5.“极”也可做补语,但前头不能用“得”,后面一般带“了”,如“忙极了”。6.姓。
虑:1.思考:考虑。深谋远虑。千虑一得。2.担忧;发愁:忧虑。疑虑。顾虑。过虑。不足为虑。
提到“深思极虑”,许多人会联想到“反复琢磨”的状态。比如一位产品经理设计新功能时,既要考虑用户习惯,又要分析技术可行性,常常对着白板上的流程图喃喃自语:“这个交互路径真的够简洁吗?后台数据接口会不会超负荷?”这种既关注细节又统筹全局的思考过程,正是成语的生动写照。
有人问:深思极虑和普通思考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极”字。就像登山者选择路线时,普通人可能比较海拔和距离,而深思极虑者会额外考虑天气突变、装备损耗率甚至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去年有位户外博主在规划横穿沙漠的路线时,连骆驼蹄垫磨损周期都列入了决策模型,这种多维度的深度推演让他的团队成功避开了三次沙暴。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真正践行深思极虑的人反而更容易突围。有个做科普的UP主为了讲清楚“量子纠缠”,不仅研读专业论文,还专门去天文馆录背景音效,甚至设计了可互动的3D模型。这种超越表面形式的思考深度,让他的作品从同类内容中脱颖而出,三个月涨粉80万。
那么过度深思极虑会陷入纠结吗?确实存在这种风险。就像选购笔记本电脑时,有人比较完配置价格就下单,而有人会纠结屏幕色域差2%是否影响修图效果,或者Type-C接口位置是否妨碍外接设备。这时候需要建立“决策边界”——比如设定“比较不超过三个品牌”或“三天内必须决定”的规则,既保持思考质量,又防止过度内耗。
工作中见过最妙的案例发生在文创行业。某博物馆要开发兵马俑盲盒,团队不仅研究Z世代消费心理,还考证了秦代服饰色彩学,甚至考虑到了包装盒能否二次利用作笔筒。当产品经理拿着二十页的可行性报告说服管理层时,这份周密正诠释了深思极虑的价值:它让创意既有文化厚度,又具备商业落地性。
最后想说的是,在这个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深度思考的能力反而成为稀缺品。就像烹饪时文火慢炖的浓汤,需要时间但滋味醇厚。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思考节奏——既要避免浮光掠影式的浅尝辄止,也要警惕钻进牛角尖的自我消耗。毕竟,真正的智慧往往诞生于理性推演与直觉判断的平衡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