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èng wéi zhì bǎo
成语解释:奉:信奉,敬奉;至宝:最珍贵的宝物。敬奉为最珍贵的宝物。
成语出处:鲁迅《坟·寡妇主义》:“‘正人君子’也常以这些流言作谈资,扩势力,自造的流言尚且奉为至宝,何况是真出于学校当局者之口的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敬奉为最珍贵的宝物
繁体字形:奉為至寳
英文翻译:value highly
奉:1.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奉献。奉上新书一册。2.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的):奉旨。奉上级命令。3.尊重:崇奉。奉为圭臬。4.信仰:信奉。素奉佛教。5.侍候:奉养。侍奉。6.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托。奉陪。奉劝。奉告。7.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至:1.到:至今。自始至终。至死不屈。2.至于:甚至。3.极;最:至为感谢。你要早来,至迟下星期内一定赶到。
宝:1.珍贵的东西:国宝。献宝。粮食是宝中之宝。2.珍贵的:宝刀。宝剑。宝石。宝物。3.旧时的一种赌具,方形,多用牛角制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见〖压宝〗。4.敬辞,用于称对方的家眷、铺子等:宝眷。宝号。宝刹。5.姓。
“奉为至宝”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抽象,但仔细一想,生活中处处能找到影子。比如有人收藏了十几年的旧书,哪怕书页发黄、边角破损,依然当宝贝一样供在书架上;又或者父母存着孩子小时候画的涂鸦,时不时拿出来念叨“这可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些场景,不正是把普通事物“奉为至宝”的真实写照吗?
为什么人们会把看似普通的东西看得这么重? 有个朋友曾给我看过他爷爷留下的怀表,表链都断了,表盘也有划痕。但他说:“每次摸到这块表,就像摸到了爷爷修铁路时手心留下的茧子。”原来这块表陪着老人参与了三条铁路建设,表针转动的每一圈都是时代的见证。这时候突然明白——“至宝”的价值从来不在于东西本身,而在于它承载的故事和情感。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老一辈常把节俭奉为至宝,年轻人却更看重“断舍离”。我奶奶至今留着七十年代的粮票,整整齐齐压在樟木箱底,她说“这是饿过肚子的人才懂的安心”;而表姐装修新房时,坚持扔掉所有不用的东西,认为“空间自由比囤积更重要”。两代人看似矛盾,实则都在守护自己心中的“宝”——一个守着记忆里的安全感,一个追着未来的可能性。
最近逛博物馆,看到战国时期的陶罐陈列在恒温柜里。这些当年老百姓的日常用具,如今被考古学家奉为至宝。突然想到:我们今天随手用的东西,千年后会不会也成为别人的“至宝”?就像北宋的《清明上河图》,画的不就是市井百姓的寻常日子吗?或许真正的珍宝,往往藏在最平凡的生活褶皱里。
有个学生曾问我:“现在信息爆炸,知识还算不算至宝?”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敦煌藏经洞的故事。当年僧人把经卷封存在洞窟,是因为觉得这些典籍珍贵;而今天我们在海量信息中筛选知识,何尝不是在沙里淘金?或许“奉为至宝”从来不是简单的占有,而是懂得在纷繁世界中识别真正值得珍惜的事物。就像沙漠里的旅人,最终留在水囊里的,永远是能救命的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