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uó rén zhī ài
成语解释:夺:抢夺。剥夺别人所喜爱的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你不是跟她很好么?夺人之爱,我可不来。人弃我取,我更不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夺人之爱
英文翻译:Love for others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爱:1.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爱祖国。爱人民。他爱上了一个姑娘。2.喜欢:爱游泳。爱劳动。爱看电影。3.爱惜;爱护:爱公物。爱集体荣誉。4.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爱哭。铁爱生锈。5.姓。
哎呦喂,今天咱来唠唠“夺人之爱”这个成语咋用。先抛个问题: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硬抢别人心爱的东西或者人,比如对象、机会甚至心头好。举个栗子,《红楼梦》里贾琏偷娶尤二姐,这不就是典型“夺人之爱”吗?贾琏明知尤二姐跟张华有婚约还硬插一脚,结果闹得鸡飞狗跳。
你可能会问:这种事儿现在还有吗?害,哪儿能没有啊!我哥们儿老李前阵子就碰上这种闹心事儿。他追了半年的姑娘,眼瞅着要成了,结果被同事小王横插一杠子。用咱老北京话讲,这叫“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不过话又说回来,感情这事儿讲究你情我愿,强扭的瓜到底甜不甜,还真得两说。
那问题又来了:为啥大伙儿都讨厌这种行为?你品,你细品——这不光是抢东西,关键是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像小时候玩的抢玩具,玩具本身不值钱,但被抢的那个憋屈劲儿,能记好多年。不过转念一想,有时候“夺人之爱”也能促进良性竞争。比如职场竞标,只要光明正大地凭实力较量,反倒能激发团队潜力。
说到这儿,我可得掰扯掰扯个人看法。要我说啊,“夺人之爱”这事儿得看具体情况。要是出于自私损人利己,那必须得唾弃;但要是公平竞争下的优胜劣汰,倒也不必上纲上线。就像打篮球,你盖了别人的帽儿能叫“夺人之爱”吗?那叫本事!关键得守住做人的底线,别整那些下三滥的手段。
最后留个话头儿:遇到类似情况该咋办?别急着上火,先冷静分析。是对方真耍阴招,还是自己实力不够?就像打游戏被抢怪,与其骂街,不如升级装备。记住老祖宗的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该争取的时候也别怂,把握好分寸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