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n
  • táng
  • zhī
  • 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n táng zhī ài

成语解释:甘棠:木名,即棠梨。指对官吏的爱戴。

成语出处:《诗经 召南 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对官吏的爱戴

繁体字形:甘棠之愛

英文翻译:said of a kind official

甘棠之爱的意思

甘:1.甜。与“苦”相对:甘泉。同甘共苦。2.自愿;乐意: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甘落后。3.甘肃的简称。

棠:棠梨,通称杜树。落叶乔木。果小,味涩,无食用价值。可作嫁接各种梨树的砧木。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爱:1.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爱祖国。爱人民。他爱上了一个姑娘。2.喜欢:爱游泳。爱劳动。爱看电影。3.爱惜;爱护:爱公物。爱集体荣誉。4.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爱哭。铁爱生锈。5.姓。

成语评论

提到“甘棠之爱”,很多人可能会一愣: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一个温暖的故事。相传西周时期,一位名叫召公的官员常在甘棠树下处理民间事务,因他公正爱民,百姓对他十分敬重。后来召公离开了,人们为了保护那棵甘棠树,甚至不忍心修剪它的枝叶,以此表达对他的怀念。所以“甘棠之爱”常被用来形容对贤明领袖或德高望重之人的深切爱戴。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对官员的赞美,和现代社会有什么关系?举个例子,某位市长退休后,市民自发在市政厅前种下一片樱花林,每年花开时大家都会提起他曾经的贡献。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正是“甘棠之爱”的现代写照——人们珍惜的不仅是某个具体的人,更是那份为集体付出的精神。

再比如,当社区里那位义务教孩子书法的老教师要搬走时,居民们把她的教学笔记整理成册,还在活动室墙上留下手印纪念墙。这种自发性的行为,不正是“甘棠之爱”的生动体现吗?它告诉我们:真诚的付出,终将在他人心中种下不会枯萎的树。

有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这个成语不如“桃李满天下”那样常用?或许因为现代社会更强调个人价值,而“甘棠之爱”更侧重集体记忆的传承。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收到的千纸鹤、消防员收到的匿名感谢信,这些都在延续着相似的情感逻辑——人们永远需要具象化的符号来承载敬意。

在我看来,“甘棠之爱”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双向性。就像公园里常见的情景:老园丁退休时,人们把他修剪过的梧桐树系上红丝带。树不会说话,但年轮里刻着时光;人已离开,但故事在绿荫下继续生长。这种超越功利的情感回响,或许正是中华文化里最珍贵的部分。

下次路过街角那棵挂着介绍牌的百年古树,不妨驻足读读它的故事。每一片在风中沙沙作响的叶子,或许都在提醒我们:有些情感,比个人的生命更长久;有些记忆,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