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éng
  • rén
  • zhī
  • 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éng rén zhī è

成语解释:乘:趁;厄:苦难。趁人家危难的时候加以要挟或陷害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子诚敝人也,不念畴昔之义,而欲乘人之厄,予过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乗人之戹

英文翻译:The misfortune of taking advantage of others

乘人之厄的意思

乘:[chéng]1.骑;坐(交通工具):乘马。乘车。2.趁;就着:乘便。乘隙。3.运算方法之一。最简单的是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的数的运算。4.佛教的教理和教派:大乘。小乘。[shèng]1.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千乘之国。2.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泛指一般史书:史乘。野乘。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厄:1.险要的地方:险厄。2.灾难;困苦:困厄。厄运。3.受困:海轮厄于风浪。

成语评论

“乘人之危”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小李的公司最近资金周转困难,竞争对手老张得知后,不仅拒绝帮忙,还故意压低价格收购他的核心业务。这种趁别人遇到危难时谋取利益的行为,就是典型的“乘人之危”。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商业竞争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恶意利用对方的困境。比如超市打折属于正常竞争,但如果是医院门口卖高价矿泉水给急救家属,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记得去年社区王阿姨生病住院,中介知道她急需用钱后,把她的房子压价到市价六成。这种时候我们尤其要警惕,危难时刻最能检验人品,也最容易暴露别有用心之人。

有趣的是,现代社会中这种行为往往披着合法外衣。就像某些网贷平台针对失业人群设计的高息贷款,表面是“救急”,实则在利用信息差和急迫心理牟取暴利。这种隐形剥削更值得我们警惕。

有人困惑:“遇到困难时不就应该抓住救命稻草吗?”这里的关键在于区分善意帮助与趁火打劫。真正的帮助不会附加不合理条件,就像暴雨天便利店维持平价反而能赢得长期信任。

观察发现,越是竞争激烈的领域越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职场中利用同事失误抢功劳,情感中抓住对方弱点谈条件,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微乘危”行为,其实都在透支人际关系的信任基础

最近看到有创业者建立“企业急救基金”,专门帮助陷入短期困境的同行。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反而构建了更牢固的商业联盟。危难时刻的选择,往往决定着更长远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