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én cài zhī è
成语解释:陈蔡:春秋时期的陈国和蔡国;厄:灾难。形容旅途中被生活所困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旅途困境
繁体字形:陳蔡之戹
英文翻译:Chen Caizhi's misfortune
陈:1.安放;摆设;排列:陈设。2.叙述;说明:条陈。详陈。3.时间久的;旧的:推陈出新。4.周朝国名(?—前478)。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亳州一带。为楚所灭。5.朝代名。南朝之一(557—589)。陈霸先灭萧梁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为隋所灭。6.古又同“阵(zhèn)”。
蔡:1.周朝国名,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后来迁到新蔡一带。2.姓。3.大龟:蓍蔡(占卜)。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厄:1.险要的地方:险厄。2.灾难;困苦:困厄。厄运。3.受困:海轮厄于风浪。
哎哟,说到“陈蔡之厄”这个成语,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觉得陌生,但它的故事可老有意思了!简单来说,它讲的是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断粮七天差点饿肚子的经历。那问题来了:这种古代的事儿,放到今天还能用吗?别说,还真能!
举个例子啊,比如你刚创业,团队辛辛苦苦搞了个项目,结果突然遇到资金链断裂,供应商跑路,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这不就是现代版的“陈蔡之厄”嘛!这时候要是有人安慰你说:“别慌,当年孔子困在陈蔡都能熬过来,咱们肯定也能绝处逢生!”你品,你细品,是不是瞬间感觉老祖宗的智慧照亮了现实?
不过这里有个核心问题:为啥古人被困能成典故,现代人遇到困难就只会发朋友圈吐槽?要我说啊,关键在心态。孔子被困时可没摆烂,反而带着弟子弹琴唱歌保持士气。换成现在的话说,这不就是“压力管理”和“团队凝聚力建设”的活教材吗?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备战高考时家里突遭变故,既要照顾住院的妈妈又要复习,这情况搁谁身上不是“陈蔡之厄”?但他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背书,用保温桶装着食堂的免费汤去医院陪床。最后不但考上了重点大学,还拿了助学金。你看,困境反而激发出更强的生命力,这不就是成语背后的深层含义?
我个人觉得啊,现代社会把“陈蔡之厄”演绎得更丰富了。比如职场人突然被裁员,自媒体博主遭遇流量寒冬,甚至游戏玩家卡在某个关卡死活过不去——这些看似琐碎的困境,本质上都是对韧性的考验。重点不在于困难有多大,而在于咱们能不能像孔子那样,把危机变成转机。
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遇到点挫折总爱说“水逆”,要我说不如换成“哎呀又到陈蔡之厄了”。这么一想,是不是顿时觉得自己在经历历史级别的成长剧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啊,关键看咱会不会用。下次遇到坎儿,不妨默念三遍:孔子七天不吃饭都没事儿,我这算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