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jīn yī zhé
成语解释:辙:车轮碾过的痕迹。指某事物从古到今没有改变
成语出处:清·姚华《曲海一勺·述旨第一》:“立言者骛高,读书者好奇,与其詹詹,毋宁炎炎,古今一辙,颠扑不破。”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没有改变
繁体字形:古今一辙
英文翻译:true in all times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今:1.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今。今人。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词。此;这:今番。今次。4.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辙:1.车轮压出的痕迹;车辙:覆辙。如出一辙。前头有车,后头有辙。2.行车规定的路线方向:上下辙。顺辙儿。戗(qiāng)辙儿。3.杂曲、戏曲、歌词所押的韵:十三辙。合辙。4.办法;主意(多用在“有、没”后面):想辙。你来得正好,我正没辙呢!
“古今一辙”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今天发生的事和古代的模式一模一样,仿佛车轮轧过的痕迹从未改变。比如现在年轻人抱怨工作压力大,而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就写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农耕时代的披星戴月,和今天的996加班,本质都是人与生存压力的博弈。
为什么有些问题总在历史里循环出现?举个具体例子:北宋用“交子”应对货币短缺,现代央行用数字货币调控经济。虽然纸币变成了手机里的数字,但核心问题始终是“如何平衡流通与稳定”。这种跨越千年的相似性,恰恰说明人类面对某些基础课题时,解决问题的思路存在惯性。
再看人际关系领域。战国时期孟尝君养士三千,现代社会企业高薪挖角人才,表面形式天差地别,但“资源争夺”的本质如出一辙。有趣的是,连应对策略都惊人相似——齐桓公靠管仲变法强国的故事,与现代企业聘请咨询公司做战略升级,堪称跨越时空的复刻。
有人会问:科技发展不是改变了很多事吗?确实如此,但某些底层逻辑依然坚固。就像古罗马用驿站传递文书,现代人用光纤传输数据,介质从马匹变成光信号,但“信息传递需要通道”这个根本需求从未改变。甚至信息过载导致的焦虑,在东汉王充的《论衡》里都能找到对应描述。
站在个人视角观察,这种历史重复性反而让人安心。当我们为职场晋升苦恼时,读读苏秦“锥刺股”的典故;为社交烦恼时,看看《世说新语》里的名士轶事——原来每个时代的困惑都有前辈经历过。这种认知不是消极认命,而是让人更从容地寻找破局之道。
未来的世界会完全跳出旧有模式吗?或许某些领域会有突破,但只要人类还是群体生活、需要协作生存,那些关于权力、利益、情感的古老命题,依然会以新的外衣反复登场。理解这点,或许能让我们在应对变化时多几分智慧:既要顺应潮流,也要看清水面下的暗流如何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