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ó lǎn gǔ jīn
成语解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形容学问渊博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成帝纪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学识
繁体字形:博覽古今
英文翻译:learned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览:看:游览。展览。浏览。阅览。一览无余。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今:1.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今。今人。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词。此;这:今番。今次。4.姓。
哎呦喂,说到成语啊,这玩意儿真是老祖宗留给咱的"语言压缩包"!比如"刻舟求剑",听起来像不像现代人拿着旧地图找新大陆?说白了,古人早就用四个字把"死脑筋不懂变通"吐槽得明明白白。
那问题来了,成语为啥能流传千年?你品,你细品——就拿"塞翁失马"来说吧。老张家丢了马,邻居说"真倒霉",结果马带回野马;儿子摔断腿,邻居又说"真惨",结果战争来了健全人都被征兵。这不就是当代人说的"福祸相依"吗?这故事里藏着辩证法思维啊朋友们!
说到这儿,想起个现代版例子。前阵子同事小王竞聘失败,愁得跟什么似的。结果部门重组,原先那个岗位直接被取消了。这算不算当代职场版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以说啊,老祖宗的智慧真不是盖的。
不过话说回来,有些成语确实需要"翻译翻译"。比如"七月流火",现在年轻人乍听还以为是形容天气热呢。其实人家《诗经》里说的是农历七月天气转凉。这事儿提醒咱们,文化传承不能光靠死记硬背,得把背景故事唠明白了。
要我说啊,成语就像文化基因,总能在新时代长出新花样。现在网上不就有"锦鲤附体""欧皇本皇"这些新说法吗?本质上跟"如有神助"还不是一码事?语言这玩意儿啊,就跟黄河水似的,再怎么改道终究要奔向大海。
最后抛个问题:当00后开始用"绝绝子"形容事物,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成语创新?要我说啊,只要能把道理讲透,管他用文言文还是表情包呢!语言嘛,本来就是活的文化,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