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àn shēn bù shè
成语解释:摄:引持。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或半边肢体瘫痪
成语出处:《魏书·孟鸾传》:“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不摄,扶载归家,其夜亡。”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半身瘫痪
繁体字形:半身不攝
英文翻译:Half body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摄:[shè]1.拿,吸取:摄取。摄像。摄影。摄食。2.保养:摄生。摄重(zhòng)。珍摄。3.代理:摄行(xíng)(代职务)。摄政(代君主管理国家)。4.捕捉:勾摄。5.迫近:“摄乎大国之间”。6.古同“慑”,怕,使害怕。[niè]安静:“天下摄然,人安其生”。
哎呦,你别说,“半身不摄”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武侠小说里中了毒的状态,其实它的本意是“行动不自如”或者“力不从心”。举个栗子啊,比如老张刚跑完马拉松,第二天腿酸得下不了楼,同事问他咋回事,他摆摆手说:“别提了,现在半身不摄的,走路都像踩棉花!”
这时候问题来了:这成语和“力不从心”有啥区别?哎,问得好!说白了,“半身不摄”更强调身体层面的限制,就像电脑内存不足卡成PPT;而“力不从心”更像心里想做但能力跟不上的感觉,好比想熬夜加班结果眼皮直打架。
再整段情景剧给你品品: 周末爬山小分队里,小李背着二十斤的帐篷呼哧带喘落在最后。队友回头喊他快点,他扶着膝盖直摇头:“你们先走!我这老腰半身不摄的,再爬要出工伤了!”你看,这里用“半身不摄”是不是比说“累成狗”更有画面感?
要我说啊,现在年轻人用成语得讲究个活学活用。就像炒菜放调料,撒对了地方才提鲜。比如开会时领导突然点名让你发言,完全可以来句:“我这会儿半身不摄的,得先捋捋思路”,既化解尴尬又不失幽默。不过注意别在正式报告里用,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吃这套俏皮话。
最后唠点实在的,语言本来就是流动的河水。就像“绝绝子”“YYDS”这些网络用语,用得合适就是锦上添花。关键得看场合、看对象,就跟穿衣服似的——睡衣舒服但见客户不合适,西装笔挺去撸串也奇怪,你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