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qiū wàn shì
成语解释:①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②婉言帝王之死。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褚少孙论》:“梁王上有太后之重,骄蹇日久,数闻景帝好言,千秋万世之后传王,而实不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多指世世代代
繁体字形:千秌萬丗
英文翻译:long years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秋:1.秋季:深秋。秋风。秋雨。秋高气爽。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秋。大秋。3.指一年的时间:千秋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见〖秋千〗。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千秋万世”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时间跨度极大,甚至带有永恒的含义。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希望自己的功业能延续千秋万世。”但历史告诉我们,朝代更迭是常态,没有哪个王朝真正实现了这一点。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连帝王都做不到,这成语是不是太夸张了?其实,它的重点并非强调“绝对不变”,而是表达一种超越当下的期许——就像我们今天修建桥梁、撰写书籍,本质上也是在为未来埋下一颗种子。
再举个例子:“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能否保存千秋万世?”这个问题看似宏大,却和普通人息息相关。比如我们上传到社交平台的文字、照片,理论上可以借助技术长期留存。但现实中,服务器可能崩溃,平台可能关闭,数字遗产的脆弱性恰恰说明“千秋万世”更多是一种理想化的愿景。这里藏着个有趣的矛盾:人类既渴望永恒,又不得不接受变化的必然。
换个角度思考,或许“千秋万世”的真正价值在于激励当下的行动。一位老农在荒山种树时说:“我这一代看不到森林,但千秋万世后的子孙会享受到阴凉。”这句话没有华丽的修辞,却揭示了成语的现实意义——每个微小的努力都可能成为时间长河中的涟漪。有人质疑:一个人的力量能改变什么?答案或许藏在非洲谚语里:“想要种树最好的时间是二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个人认为,与其纠结“千秋万世”的字面含义,不如关注它传递的延续性思维。就像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历经战火与风沙依然留存,靠的不仅是画师的技艺,更是代代守护者的接力。这种跨越时空的传承,或许才是成语最生动的注解。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千年前的陶罐,那种与古人产生联结的奇妙感受,本身就是对“千秋万世”最鲜活的诠释。
最后不妨想想:今天的科技创新、文化创作甚至日常的善意举动,哪些有可能突破时间的限制?答案或许不在结果本身,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就像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说的:“建筑应兼具坚固、实用与美观。”其中“坚固”对应的正是对时间挑战的回应——虽然真正的“千秋万世”难以企及,但追求的过程本身已足够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