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qiū wàn gǔ
成语解释: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成语出处:唐·刘希夷《公子行》:“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时间久长
繁体字形:千秌萬古
英文翻译:long years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秋:1.秋季:深秋。秋风。秋雨。秋高气爽。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秋。大秋。3.指一年的时间:千秋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见〖秋千〗。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提到“千秋万古”,你会想到什么?是绵延起伏的山脉,还是刻着铭文的青铜器?比如我们可以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历经千秋万古,依然向世人展示着千年前的文明光辉。”这里用时间跨度强调文化遗产的持久生命力。试问:为什么这个成语适合描述古迹?因为它不单指时间久远,更暗示了事物超越时代的存在价值。
有人觉得这类成语太“文绉绉”,其实生活里也能用。想象爷爷奶奶讲述家族故事时说:“咱家老宅门前的槐树,可是伴着千秋万古的风雨长起来的。”瞬间让平凡事物有了历史厚重感。这里隐藏着一个思考:语言的力量是否在于为日常注入特殊意义?我的体会是,恰当的成语就像给故事镀上时光滤镜。
在科技领域也能找到新用法。比如描述数据存储技术时可以说:“科学家正在研发能保存信息千秋万古的晶体存储技术。”这种跨界的表达反而让人眼前一亮。可能有人疑惑:用古老成语形容前沿科技违和吗?其实这正是语言的趣味——新旧碰撞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生动效果。
有个有趣现象:虽然“千秋万古”强调永恒,但我们常用它形容正在消逝的事物。比如“保护方言就是在守护千秋万古的语言基因库”,这里反而带着紧迫感。这提醒我们:所谓永恒,往往需要当代人的主动维系。就像海边礁石,看似永远矗立,实则每分每秒都在与浪花博弈。
最近重读《诗经》时发现,“悠悠苍天”这类表达与“千秋万古”异曲同工。或许古人早参透了一个道理:用宏大的时间尺度观照当下,鸡毛蒜皮的烦恼会自然缩小。下次遇到烦心事,不妨站在千年后的视角看现在,很多纠结顿时变得轻盈——这是我在生活里实践的小秘诀。
语言如同活化石,“千秋万古”这样的成语能流传至今,本身就证明了它的生命力。就像黄河水永远带着黄土高原的泥沙奔涌,这些浓缩智慧的词语,也会裹挟着不同时代的故事,继续流向未来的语言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