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ěi
  • gōng
  • zhī
  • ji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ěi gōng zhī jié

成语解释: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节:节操。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

成语出处:《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繁体字形:匪躳之節

英文翻译:Bandit bow Festival

匪躬之节的意思

匪:1.强盗:土匪。盗匪。2.副词。不;非:获益匪浅(得到不少的好处)。

躬:1.自身;亲自:躬逢。反躬自问。躬行实践。2.弯下(身子):躬身下拜。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成语评论

哎,说到“匪躬之节”这成语,可能有人会懵:这词儿啥意思啊?说白了,它就是说为了公事或者别人的利益,哪怕自己吃亏甚至冒险,也要坚持原则。比如说古装剧里那些忠臣,皇帝让他贪污他偏不干,哪怕被贬官也要死磕到底,这就是典型的“匪躬之节”嘛!

这时候问题来了:为啥非得“匪躬”不可?比如《大明王朝》里的海瑞,他硬刚贪官搞得全家差点没饭吃,是不是太傻了?其实啊,这种“傻”背后是一种价值观——有些事比个人得失更重要。就像现在有人举报公司造假,哪怕丢工作也要揭发,你说这是不是“匪躬之节”的现实版?

不过你可能会嘀咕:现代社会还提倡这种“牺牲自我”吗?哎,这话得分两头说。比如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去高风险区,他们难道不知道危险?但人家觉得守护生命比个人安全更重要,这种选择你懂的,其实就是“匪躬之节”的升级款——不盲目,但有担当。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王在单位负责采购,供应商偷偷塞红包让他虚报价格。老王直接拒了,还上报领导,结果被同事骂“不懂变通”。这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老王就是个“匪躬之节”的现代憨憨?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人人都不守规矩,最后吃亏的还不是普通员工和消费者?所以说啊,这种“憨”反而撑起了社会的底线。

个人觉得吧,“匪躬之节”不是要人当冤大头,而是提醒咱们:关键时刻得拎得清轻重。就像过马路看到小孩乱跑,你冲过去拉住他可能自己会摔跤,但这事儿能不做吗?这种小到日常、大到家国的选择,都在考验我们心里那杆秤。当然啦,咱也得量力而行,别硬扛超出能力的事,毕竟“躬身”之前得先保护好自己不是?

最后插一句,这个词儿听着古老,但内核一点不过时。下次遇到“该不该多管闲事”的纠结时,想想“匪躬之节”四个字,说不定就能找到答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