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n è fěi gōng
成语解释:见“蹇蹇匪躬”。
成语出处: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张九龄在相位,有蹇谔匪躬之诚,元宗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见帝无不极言得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敢说话的人
繁体字形:蹇諤匪躳
英文翻译:A bandit's bow
蹇:1.跛足:蹇驴。2.迟钝;不顺利:蹇涩。蹇滞。3.指驽马。也指驴。
谔:形容直话直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有许多人说顺从奉承的话,不如有一个人直言不讳)。
匪:1.强盗:土匪。盗匪。2.副词。不;非:获益匪浅(得到不少的好处)。
躬:1.自身;亲自:躬逢。反躬自问。躬行实践。2.弯下(身子):躬身下拜。
“蹇谔匪躬”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背后藏着一段值得细品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它的用法和意义,顺便解答几个关键问题。
问题一: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某公司内部会议上,财务总监发现董事长坚持要推进一个存在重大风险的项目。在众人沉默时,他拍着会议桌说:“今天我必须蹇谔匪躬说句实话——这个决策会让公司三年内破产。”这里既体现了直言不讳的勇气,又暗含了可能得罪上级的代价。
问题二:为什么现代人还要学这种古文成语?其实这种精神内核在今天依然鲜活。就像去年某科技公司的质量工程师,顶着裁员压力坚持曝光产品安全隐患,最终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这种“现代版蹇谔匪躬”说明,敢于说真话的品质永远不会过时。
问题三:直言进谏和鲁莽行事有什么区别?关键在“匪躬”二字。某高校教授在学术会议上公开质疑校长的新政时,不仅准备了详实的数据支撑,还主动提出替代方案。这种既有担当又讲方法的做法,才是成语提倡的智慧型正直,与单纯的情绪化反对截然不同。
个人觉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有质量的真诚。社交媒体上常见非黑即白的争论,往往缺少“蹇谔匪躬”式的深度思考。下次遇到重要问题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的反对意见是否经过充分论证?表达方式是否留有沟通余地?
最后分享个有趣发现:研究历代清官传记会发现,真正实现有效劝谏的,往往都是那些既坚持原则又懂得沟通技巧的人。这或许提示我们,古人留下的不仅是四个字的成语,更是一整套关于如何智慧地坚持真理的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