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ē zhōng yào hài
成语解释: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成语出处:林语堂《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亦可于偶语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切中要害
英文翻译:hit the mark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要:[yào]1.重要:主要。紧要。险要。要事。要道。2.重要的内容:纲要。摘要。提要。择要记录。3.希望得到;希望保持:他要一台电脑。这本书我还要呢!4.因为希望得到或收回而有所表示;索取:要账。小弟弟跟姐姐要钢笔用。5.请求:她要我替她写信。6.助动词。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他要学游泳。7.助动词。须要;应该:路很滑,大家要小心!。早点儿睡吧,明天还要起早呢!8.需要:我做件上衣要多少布?。由北京到天津坐汽车要两个小时。9.助动词。将要:我们要出国旅游了。要下雨了。10.助动词。表示估计,用于比较:夏天屋子里太热,树荫底下要凉快得多。11.如果:明天要下雨,我就不去了。12.要么:要就去打球,要就去溜冰,别再犹豫了。[yāo]1.求:要求。2.强迫;威胁:要挟。3.同“邀”。4.又同“腰”。
害:1.祸害;害处(跟“利、益”相对):灾害。虫害。为民除害。吸烟对身体有害。2.有害的(跟“益”相对):害虫。害鸟。3.使受损害:害人不浅。你把地址搞错了,害得我白跑了一趟。4.杀害:在数日前被害。5.发生(疾病):害眼。害了一场大病。6.又同“曷”hé。
生活中总有些时刻,我们需要快速抓住问题的关键。比如同事开会时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最后你问:“所以我们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对方突然愣住——这时候你就需要“切中要害”这个词了。
为什么说“切中要害”是高效沟通的必备技能?上周市场部的提案会上,小李用10页PPT讲用户画像,小王却直接说:“目标用户最在意的是配送速度,我们应该优先优化物流环节。”两句话让全场点头,这就是典型的“切中要害”。当信息爆炸时,能剔除冗余、直指核心的人往往更受欢迎。
有人担心直击重点会显得太尖锐,其实不然。邻居张姐处理家庭矛盾就很有智慧,孩子抱怨“妈妈管太严”,她没有长篇大论说教,而是问:“你真正想要的是放学后多半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对吗?”这句话既点破矛盾本质,又给孩子留出表达空间。抓住要害不等于粗暴,而是用精准的洞察化解复杂局面。
如何培养这种能力?我发现在读书时做章节摘要特别有帮助。比如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试着用三句话概括每个章节,这个过程就像给思想装上瞄准镜。工作中遇到复杂项目时,我会先问自己:“如果这个方案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应该是什么?”这种自我训练能有效提升抓重点的能力。
有意思的是,这种思维方式还能避免很多误解。朋友曾吐槽男友“从来不关心我”,细聊才发现实际困扰是对方总忘记纪念日。就像看病要找准病灶,解决问题也要识别真实痛点。与其在表面现象绕圈子,不如问句:“这件事对你影响最大的部分是什么?”往往能打开新思路。
下次遇到纠结的事情,不妨试试这个办法:把问题写在纸上,划掉所有形容词,剩下的名词可能就是关键所在。毕竟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学会抓重点不仅节省时间,更能让沟通变得清爽有力。当你发现能三句话说清别人半小时讲不明白的事,那种掌控感会带来意外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