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è
  • zhòng
  • shí
  • b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è zhòng shí bìng

成语解释:切:切合;中:恰好对上;病: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成语出处:宋 龚明之《中吴纪闻 王彦光》:“彦光时主丽水簿,慨然上疏陈十弊,皆切中时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批评时事能击中要害

繁体字形:切中時病

英文翻译:cutting into the present-day evils

切中时病的意思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病:1.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疾病。心脏病。他的病已经好了。2.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他着了凉,病了三天。3.害处;私弊:弊病。4.缺点;错误:语病。通病。5.祸害;损害:祸国病民。6.责备;不满:诟病。为世所病。

成语评论

什么是“切中时病”?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说到点子上,像医生精准诊断病情一样,直指问题的核心。比如有人抱怨公司效率低,同事开会总跑题,你一拍大腿:“咱们缺个会议主持人!”这就是典型的“切中时病”——不绕弯子,直接抓住关键症结。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信息这么多,怎么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切中要害了?”其实有个简单方法:看看周围人是否恍然大悟。就像上周朋友吐槽孩子沉迷短视频,我说“与其没收手机,不如带他试试滑板课”,她突然眼睛一亮——这就是击中痛点的信号。真正的解决方案往往让人产生“对啊,早该这样”的共鸣。

现实中有哪些活生生的例子?某社区改造项目最初计划建健身房,后来调研发现老人更需要无障碍坡道。负责人果断调整方案,获得居民点赞。这种及时调整方向的智慧,正是“切中时病”的生动演绎——解决问题要先看清真需求,而非表面热闹。

为什么这个能力在今天格外重要?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容易被表象迷惑。就像处理客户投诉,有人纠结于客服话术,聪明人却会检查物流系统漏洞。个人观察发现,能快速抓住本质的人,往往具备“望远镜+显微镜”的双重视角:既看全局趋势,又抠细节数据。

培养这种能力有什么诀窍?不妨试试“三问法”:这事核心矛盾是什么?哪些因素被过度关注了?如果只能改变一点,该动哪里?记得去年帮创业团队优化APP,连续追问后发现,用户流失主因不是功能少,而是加载速度慢。找准这个“病根”,三个月日活翻倍。

说到底,“切中时病”不仅是语言艺术,更是思维模式。它要求我们像园丁修剪枝条那样,果断去掉干扰项,让养分直达主干。这种直指本质的能力,或许就是我们应对复杂世界的最佳导航仪。

"切中时病"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