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è zhòng shí bì
成语解释:切:切合;中:恰好对上;弊:弊病。刚好击中现时的弊病;比喻批评时事能击中要害。
成语出处:宋 苏舜钦《诣匦疏 景祐五年》:“旬余日来,闻颇有言事者,其间岂无切中时弊,而绝不闻朝廷从而行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切中時弊
英文翻译:cutting into the present-day evils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弊:1.欺诈蒙骗、图占便宜的行为:作弊。营私舞弊。2.害处;毛病(跟“利”相对):兴利除弊。切中时弊。
提到“切中时弊”的成语,很多人会想到“对症下药”。比如某公司员工流失严重,管理层没有盲目加薪,而是通过匿名调查发现“缺乏晋升通道”才是核心问题。这时候说“这次改革对症下药”,比空喊口号更有说服力。
有人问:成语怎么才算切中时弊?关键在于是否揭露了问题的本质。比如某地河水污染严重,环保部门只清理表面垃圾却不查排污企业,这时候用“扬汤止沸”来批评,既形象又直接点出“治标不治本”的荒谬。
最近看到互联网公司整改新闻,倒让我想起“釜底抽薪”这个词。当平台总被曝出数据泄露,与其天天修补漏洞,不如重构整个安全系统。这种从根源解决问题的思路,正是成语穿越千年依然鲜活的原因——它用四个字讲清了复杂的社会规律。
个人认为,现在很多“切中时弊”的讨论容易陷入极端。比如用“饮鸩止渴”批评某些经济政策时,既要看到短期行为的危害,也要理解决策背后的现实困境。成语是面镜子,照出问题也照见人性,关键在使用者能否保持客观。
最后分享个真实案例:某小学推行“减负”却导致家长集体补课,校长在家长会上说“这简直是抱薪救火”。用燃烧的柴火灭火,结果火越烧越旺——这个比喻让所有人瞬间理解了政策落地的矛盾点。你看,千年智慧至今还能让人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