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bù yù shēng
成语解释:几:几乎;欲:想。几乎都不想活了。
成语出处: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几乎绝望
繁体字形:几不慾生
英文翻译:almost did not desire to live
几:[jǐ]1.询问数量多少:几个人?。来了几天?2.表示不定的数目:十几岁。几十个。所剩无几。[jī]1.小桌子:茶几。窗明几净。2.副词。将近;差一点:月几望(月亮将近十五满月)。几死者数(shuò)(好几次都差一点死掉)。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欲:1.欲望:食欲。求知欲。2.想要;希望:欲言又止。从心所欲。3.需要:胆欲大而心欲细。4.将要: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几不欲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和“痛不欲生”含义相近,都用来形容人遭遇重大打击时极度痛苦的状态。比如:“得知合作十年的伙伴突然撤资,老张瘫坐在办公室,几不欲生,整层楼都听见他的叹息声。”这里既描绘了情绪冲击,也暗示了事件对当事人生活的颠覆性影响。
有人会问:这个成语和“生不如死”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程度差异。“几不欲生”更强调濒临崩溃的临界点,而“生不如死”侧重持续性的煎熬。比如:“连续三个月照顾瘫痪母亲,小王看着存折上消失的数字,几不欲生的疲惫感涌上心头。”这句话里的痛苦既包含经济压力,也暗含亲情责任带来的心理重负。
在当代社会,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正在发生变化。我曾见证某位创业者产品上线当天遭遇服务器崩溃,那种瞬间的绝望确实符合“几不欲生”的描写。但有意思的是,三小时后技术团队完成修复,他的状态就完全转变了——这说明现代人的抗压能力其实比成语诞生时强得多。
面对极端困境,人的心理韧性往往超乎想象。就像台风过境时弯而不折的竹子,暂时的情绪崩溃不等于彻底放弃。当我们说某人“几不欲生”时,其实也在暗示转机的可能性——毕竟真正选择结束生命的人,是不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的。
下次在文章中使用这个成语时,不妨先思考:这个痛苦是暂时性的还是根本性的?事件是否具备转圜空间?恰当使用既能增强文字感染力,也能避免过度渲染负面情绪。毕竟语言就像镜子,既照见黑暗,也该反射希望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