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īng
  • tàn
  • t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īng tàn bù tóng lú

成语解释: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两种对立的事物

繁体字形:冰炭不同爐

英文翻译:Different ice and charcoal furnaces

冰炭不同炉的意思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湖里结冰了。2.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3.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东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炭:1.木炭。2.像炭的东西:山楂炭。3.〈方〉煤:阳泉大炭(山西阳泉出的一种煤)。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炉:1.炉子:火炉。锅炉。电炉。高炉。围炉取暖。2.姓。“鑪”

成语评论

哎,你听过“冰炭不同炉”这成语吗?字面意思就是冰块和木炭没法在一个炉子里共存,一个要降温,一个要发热,简直是天生的“死对头”。这成语到底想说明啥?咱们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公司里有个雷厉风行的主管,偏偏摊上个慢性子的下属,他俩开会时那场面,啧啧,活脱脱就是“冰炭不同炉”真人版。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他俩为啥不能磨合磨合呢?”好问题!关键就在“本质冲突”四个字上。就像冰块遇到炭火非得化成水蒸气,性格南辕北辙的人硬凑在一起,反而容易把小事闹成大矛盾。记得去年我邻居家装修,设计师要搞极简风,女主人非要法式复古,结果装出来的房子活像穿了西装配草帽——你说这算不算现实版的“冰炭不同炉”?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成语就绝对没转圜余地吗?我看未必!上周在咖啡馆看见个挺有意思的事儿:穿皮衣的摇滚青年和穿汉服的小姐姐拼桌,开始看着像要上演“火星撞地球”,结果俩人聊起故宫文创居然越说越投机。你看,只要找到共同话题,“冰炭”也能碰出火花嘛!

说到底,“冰炭不同炉”提醒咱们要尊重事物本质差异,但千万别把它当成万能挡箭牌。就像炒菜讲究火候,处理人际关系也得看具体情况。遇到实在合不来的人,保持距离确实是明智之举;可要是有共同目标,学会“求同存异”反而能碰撞出新思路。别慌,老祖宗的智慧是活的,关键看咱们怎么灵活运用。

下次遇到针尖对麦芒的情况,不妨先深呼吸,想想这个成语。不是所有矛盾都得你死我活,有时候就像吃火锅——清汤和红油做成鸳鸯锅,不也成就了经典搭配?生活这场大戏啊,正因为有这些“冰炭组合”,才显得格外有滋有味不是?

冰炭不同炉的造句

  1. 造句 自古薰莸原异器,从来冰炭不同炉。
  2. 造句 铁血门无恶不作,咱们偏又行侠仗义,正是冰炭不同炉,早晚有图穷匕见的一天。
  3. 造句 再说他是官人,我们是响马,冰炭不同炉。
  4. 造句 在这个世界上,冰炭不同炉,正邪不两立。
  5. 造句 世间君子与小人原是冰炭不同炉的。
  6. 造句 左光禄大夫,尚书省侍郎冯延巳马上接住查文徽的话奉承道,他与户部尚书冯延鲁是同父异母兄弟,却冰炭不同炉,分属两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