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è kòu bīng,jī dào liáng
成语解释: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成语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借寇兵,賫盗糧
英文翻译:Borrow enemy troops and steal food
借:1.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他借书。跟人借钱。把笔借给我用一下。2.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借出:借书给他。借钱给人。3.假托:借故。借端。4.凭借;利用:借助。借手(假手)。5.(有时跟“着”连用)引进动作、行为所利用或凭借的时机、事物等:借着灯光看书。借出差的机会调查方言。“藉”
寇:1.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也指敌人):寇仇。海寇。外寇(入侵的敌寇)。2.敌人来侵略:入寇。寇边。3.姓。
兵:1.战士;军队:当兵。兵种。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3.武器:兵工厂。短兵相接。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纸上谈兵。
赍:1.怀着:赍志而没(mò)(志未遂而死去)。2.把东西送给别人。
盗: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粮:1.粮食:杂粮。口粮。粮仓。2.作为农业税的粮食:钱粮。公粮。完粮。3.姓。
“借寇兵,赍盗粮”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意思很简单:把武器借给强盗,把粮食送给敌人,比喻帮助坏人反而害了自己。比如,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别急,咱们先看个例子。
假设一家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把重要数据交给不靠谱的外包团队处理。结果对方泄露了客户隐私,导致公司信誉受损。这就像“借寇兵,赍盗粮”——本想省事,却给了别人伤害自己的机会。这时候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人会做这种‘坑自己’的事?”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并非故意,而是低估了风险,或者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判断。
再举个历史例子:战国时期,某国为了对抗强敌,把边境要塞借给盟友驻守。没想到盟友反手把要塞献给了敌国,直接导致亡国。你看,盲目信任他人,反而成了“递刀子”的行为。这时候有人问:“那怎么避免这种问题?”关键是要有底线思维——帮人可以,但别把“命脉”交出去。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今天尤其值得警惕。比如朋友找你借钱去赌博,你借了,结果他越陷越深,你的钱也打了水漂。表面是“帮忙”,实际成了纵容。所以啊,做事前多问一句:我的善意会不会变成别人的武器?有时候“不帮忙”反而是更大的负责。
生活里没有绝对的黑白,但懂得保护自己的核心利益,才能让善意真正用在刀刃上。下次遇到需要“借兵送粮”的情况,不妨先停下三秒想一想:我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更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