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ǐ bù rén,wǒ bù yì

成语解释:你不讲仁义道德,我也就不道义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他无仁,我无义。公子必欲免祸,非行大事不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用于人际关系

繁体字形:妳不仁,我不義

英文翻译:You are unkind, I am unjust

你不仁,我不义的意思

你:1.人称代词。2.有时也用来指称“你们”:你校。你局。你公司。3.“你”跟“我”或“他”配合,表示“这个…”和“那个…”的意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说话。你一条,他一条,一共提出了五六十条建议。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仁:1.仁爱:仁心。仁政。仁至义尽。2.敬辞,用于对对方的尊称:仁兄。仁弟。仁伯。3.姓。4.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大多可以吃:杏仁儿。核桃仁儿。花生仁儿。虾仁儿。

我:自己:自我。忘我精神。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成语评论

你不仁,我不义”这句成语,乍一听像是一句狠话,但背后藏着人际关系的微妙逻辑。比如,朋友找你借钱时信誓旦旦说“下周还”,结果拖了半年杳无音信;你忍无可忍,干脆直接去对方家里讨债,甚至当众翻脸。这种行为看似“以牙还牙”,但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为什么人们会用“不义”回应“不仁”?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互惠原则”——别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倾向于用同样的方式回击。比如同事抢了你的功劳,你可能会故意在他汇报时挑刺。这种反应看似公平,但很容易陷入“互相伤害”的循环。就像两个孩子打架,你推我一把,我踹你一脚,最后谁也没占到便宜。

职场中的“仁义困局”怎么破?有个真实案例:市场部小王发现合作方擅自修改合同条款,他立即停止交付设计方案作为反制。结果项目延期,双方都受损失。其实这种情况,不妨先通过正式函件指出问题,同时保持专业态度。既能守住底线,又给彼此留有余地——毕竟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

个人观点:警惕“以暴制暴”的诱惑我见过太多关系因为“你不仁我不义”彻底破裂。去年邻居因为停车位纠纷互相划车,最后闹到派出所。其实只要其中一方先说句“我们聊聊怎么解决”,结局可能完全不同。报复的快感就像吃辣条,爽一时,伤胃一整天。

国际关系中的镜像反应国家之间也常出现这类博弈。A国提高关税,B国立即对等反制,贸易战就此打响。但2020年新冠疫苗研发时,多个国家选择共享专利而非技术封锁,反而加速了全球抗疫进程。这个对比说明:跳出“以眼还眼”的思维,往往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下次遇到“不仁”的对待时,不妨先深呼吸三次。问问自己:这个回应是解决问题,还是单纯发泄情绪?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什么时候该强硬,什么时候该伸手。毕竟,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