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én
  • wéi
  • dāo
  • wéi
  • rò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

成语解释: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繁体字形: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英文翻译:be at sb.'s mercy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意思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刀:1.切、割、削、砍、铡用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成:菜刀。镰刀。铡刀。铣刀。一把刀。2.用于劈或刺的兵器:大刀。朴刀。刺刀。3.形状像刀的东西:冰刀。双刀电闸。4.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一百张为一刀。5.姓。

俎:1.古代祭祀时盛肉的器物:俎豆。2.古代切肉用的砧(zhēn)板:刀俎。

我:自己:自我。忘我精神。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鱼: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生活在水中,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成语评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被动受制的局面。比如小李在会议上被上司要求接下一个超出能力范围的项目,而客户又突然提出加急需求,他只能硬着头皮说:“现在这情况,简直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处境?其实很多被动局面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资源不对等造成的。就像菜市场里,鱼摊老板掌握着定价权和宰杀工具,而顾客带来的活鱼只能躺在案板上——这种情况在商业合作、职场关系甚至家庭相处中都可能重现。

换个生活场景,王阿姨最近总抱怨:“女儿选专业非要听她爸的安排,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有趣的是,当她发现女儿其实偷偷报了心仪的设计专业时,这种“被动”局面就被打破了。这说明所谓的“刀俎”与“鱼肉”关系,很多时候取决于当事人是否选择突破既定框架。

有人认为被动就要认命吗?我的观察是:现代社会的“刀俎”更多是心理层面的。就像张总明明掌握着公司决策权,却因为害怕股东压力而不敢创新,这时候他反而成了自己心理的“鱼肉”。主动沟通、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备选方案,都是打破这种困境的有效方式。

当你在工作中遇到类似处境时,不妨试试“反砧板思维”。比如实习生小周被要求连续加班,她没有直接对抗,而是整理了工作量数据与主管协商调整——原本的“砧板”变成了沟通的桥梁。这种转化思维的关键在于:把“任人宰割”的心态转化为“寻找切口”的行动力。

最后要提醒的是:任何比喻都有局限性。与其纠结于“刀俎鱼肉”的强弱对比,不如培养“看菜下刀”的应变智慧。毕竟在真实的人际互动中,强弱关系往往随着情境转换,今天的“鱼肉”可能明天就握着解决问题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