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án bào bù rén
成语解释: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很残酷
繁体字形:殘暴不仁
英文翻译:cruel
残:1.不完整:残本。2.快完的;剩下的:残冬。残羹剩饭。3.伤害;使不完整:摧残。4.凶恶:残暴。
暴:[bào]1.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病。暴怒。暴饮暴食。2.凶狠;残酷:暴徒。暴行。3.急躁:他的脾气很暴。4.姓。5.露出来;显露:暴露。自暴家丑。6.糟蹋:自暴自弃。暴殄天物。[pù]同“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仁:1.仁爱:仁心。仁政。仁至义尽。2.敬辞,用于对对方的尊称:仁兄。仁弟。仁伯。3.姓。4.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大多可以吃:杏仁儿。核桃仁儿。花生仁儿。虾仁儿。
哎呦喂,大伙儿可知道“残暴不仁”这词儿是咋用的不?举个栗子啊,历史上有些皇帝为了巩固权力,对百姓横征暴敛,“残暴不仁”四个字简直像量身定做。比如商纣王搞“炮烙之刑”那会儿,老百姓背地里都骂他“这哪是天子,分明是活阎王!”——你瞅瞅,这种例子是不是立马让人脊背发凉?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这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古代暴君吗?”嘿,您可别被框住!比方说现在某些黑心老板压榨员工,逼人996还克扣工资,工友私下吐槽一句“老板真是残暴不仁”,这话糙理不糙啊。
说到这儿我可得插句嘴——其实这成语最扎心的地方在于“明知故犯”。就像电视剧里那些反派,明明知道自己在作恶,还非要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这种心态可比单纯作恶更可怕,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再给大伙儿举个接地气的例子。邻居家熊孩子成天虐待流浪猫,街坊们议论纷纷:“这么小就残暴不仁,长大了还得了?”您看,这词儿用在这儿既贴切又警醒,说明道德教育得从娃娃抓起啊!
最后唠点实在的,“残暴不仁”这词就像面照妖镜,照出人性里最阴暗的角落。但咱也别光顾着批判,关键得想想咋避免这种事儿。比如社区组织爱心活动,学校加强品德教育,这不就是给社会打预防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