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óng
  • nián
  • é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

成语解释: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变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能相比

繁体字形:不可同年而語

英文翻译:Not in the same year

不可同年而语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成语评论

嘿,老铁们!今天咱们唠唠“不可同年而语”这个成语。啥意思呢?简单说就是两件事儿压根儿没法放一块儿比,就像拿西瓜和芝麻比大小——您说这能比出个啥?

举个栗子啊:小明拿着自己用乐高搭的三层小楼,非要和隔壁建筑系学长设计的摩天大楼模型PK,这可不就是“不可同年而语”嘛!您猜怎么着?学长直接递给他一本《结构力学》:“要不咱比比这个?”(笑)这时候用这成语就特贴切,既点出差距,又不伤和气。

不过有人要问了:“那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好问题!咱得先琢磨清楚比较的维度。就像手机测评,您要是拿千元机的续航和旗舰机的摄像功能硬比,这不就成关公战秦琼了吗?得先框定比较标准才有意义。

您瞧,现在网上动不动就搞什么“985学霸VS中专主播”的对比视频。要我说啊,这完全就是“不可同年而语”的典型反面教材!人家赛道不同、目标不同,硬要拉郎配比收入,这不就像让鱼和鸟比赛飞翔吗?咱得学会“看人下菜碟儿”。

说到这儿想起个真事儿:去年我表弟非要用自己炒股的收益率和巴菲特比,结果被现实教做人。后来他悟出个理儿——专业选手和业余玩家之间隔着马里亚纳海沟呢!您说这算不算活生生的“不可同年而语”教学案例?

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遇到看着差不离的事儿,先别急着下结论。多问两句“这俩真能放一块儿比吗?”“比较的尺度合理吗?”,保准能少踩很多坑。记住喽,比较就像吃火锅,得选对蘸料才够味儿!

不可同年而语的造句

  1. 造句 凯恩斯同经济学家费雪不可同年而语。
  2. 造句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3. 造句 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比起刚才那首简直是不可同年而语。
  4. 造句 现在的他已经不可同年而语矣。
  5. 造句 大飞直欲一刀砍死山鸡,可是想到自己不是他对手,势力更是不可同年而语,手臂就怎么也举不起来。
  6. 造句 正是因为如此,拥有器灵的仙级灵器和神级灵器,在脱离主人之后,是可以自行战斗的,当然,战斗的实力,和有主人的时候,是不可同年而语的。
  7. 造句 而另一面,帝蚩国君赵龙宇龙心大悦,大赦天下,封侯拜相,一时间繁华不可同年而语矣。
  8. 造句 入口清爽,咸味适中,比他过去在北京街头小饭店吃的炒青菜,自然不可同年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