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kě jiù liáo
成语解释:病已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事态严重
繁体字形:不可捄療
英文翻译:Incorrigible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救:1.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救命。挽救。营救。搭救。抢救。一定要把他救出来。2.援助人、物使免于(灾难、危险):救亡。救荒。救灾。救急。
疗:1.医治:诊疗。电疗。2.比喻解除痛苦或困难:疗饥。疗贫。
哎哟,这成语"不可救疗"啊,说实话挺少见的,但仔细想想还挺有意思的。比如说,老王沉迷短视频刷到凌晨三点,第二天上班哈欠连天,同事劝他:"你这作息再不调整,身体可就不可救疗了啊!" 这时候问题来了——到底啥情况才算"不可救疗"呢?说白了就是事情糟到连神仙都救不回来,就像煮糊的饭,锅底都焦黑了还硬要加水煮,你说能好吃吗?
话说回来,为啥要用这个成语呢?举个栗子,小李总把工作拖延到最后一天,结果项目黄了三次,老板拍着桌子说:"你这拖延症怕是不可救疗了!" 这时候重点就出来了——这个成语既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又带着点"早干嘛去了"的无奈。不过说真的,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真的不可救疗的事儿?很多时候只是没找对方法嘛。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对比。就像我家那盆仙人掌,去年冬天冻得蔫了吧唧的,我妈非说"不可救疗了",结果开春浇了点水,嘿,现在长得比谁都精神!所以说啊,很多看似没救的情况,可能只是需要换个角度处理。就像现在年轻人常说的"躺平",真要躺平到底那才叫不可救疗,但大多数人不都是歇会儿又爬起来接着拼嘛。
话说前两天看新闻,有个老厂房改造的文创园火得不行。当初开发商接手时,那厂房破得连流浪猫都不愿住,多少人说这地方不可救疗了。结果设计师硬是把锈铁皮变成艺术墙,旧机器改成装置艺术。你看,只要肯动脑子,所谓的"不可救疗"说不定就是新生的开始呢。这让我想起老家那句俗话:"没有死透的树桩,只有不会雕的匠人。"
最后唠句实在的,咱平时用这个成语啊,重点不在判断事情有没有救,而在提醒自己及时行动。就像医生说的"早发现早治疗",真要等到不可救疗的地步,那黄花菜都凉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人生在世哪能事事完美?就算真遇到不可逆的情况,换个活法说不定又是柳暗花明呢。你说是这个理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