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i shā zǒu shí
成语解释:飞:使飞扬;走:使滚动。沙土飞扬;石子滚动。形容风力极大。
成语出处:唐 谷神子《博异志 吕乡筠》:“若人间吹之,飞沙走石,翔鸟坠地,走兽脑裂。”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风势迅猛
繁体字形:飛沙走石
英文翻译:flying sand and rolling pebbles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沙:[shā]1.细小的石粒:风沙。防沙林。飞沙走石。2.像沙的东西:豆沙。3.姓。4.(嗓音)不清脆,不响亮:沙哑。沙音。5.沙皇:沙俄。[shà]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把米里的沙子沙一沙。
走: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行走。走路。孩子会走了。马不走了。2.跑:奔走。3.(车、船等)运行;移动;挪动:钟不走了。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你这步棋走坏了。4.趋向;呈现某种趋势:走红。走热。5.离开;去:车刚走。我明天要走了。请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辞):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7.(亲友之间)来往:走娘家。走亲戚。他们两家走得很近。8.通过: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气。走风。说走了嘴。10.姓。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清晨的戈壁滩上,狂风呼啸而过,细碎的沙粒像子弹般击打在越野车玻璃上,拳头大的砾石顺着斜坡滚落路面。这样的场景让我突然想起"飞沙走石"这个词——它仅仅是形容恶劣天气吗?其实这个成语更常用于比喻局势动荡,就像去年公司重组时,各种流言就像被狂风吹动的砂石,搅得人心惶惶。
上周参观的古城遗址让我对成语有了新理解。导游指着残破的城墙说:"当年这里经历过真正的飞沙走石。"刹那间我仿佛看见战马扬起的尘土中,守城士兵在箭雨中穿梭。这让我思考:为什么古人选择沙石作为动荡的象征?或许因为这两种物质最易被风裹挟,又能造成实际伤害,就像突发事件往往裹挟着多重影响。
在科技论坛听到个有趣案例:某直播平台因系统故障,弹幕突然像沙尘暴般刷屏,用户戏称这是"数字版的飞沙走石"。这个现代诠释让我耳目一新。技术主管分享的应对策略更值得玩味——他们不是强行阻止弹幕,而是设置了分流通道,这启示我们面对混乱时,疏导比压制更重要。
有读者可能会问: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飞沙走石"般的突发状况?去年小区水管爆裂时,我看到物业主管的应对堪称典范。他第一时间用警戒线划出危险区(划定影响范围),通过业主群发送实况照片(信息透明),同时安排三个维修队轮班作业(多线程处理)。这种化"飞沙"为秩序的能力,或许才是现代人最需要的生存技能。
记得刚学这个成语时,老师曾让我们用肢体语言表现。同学们张牙舞爪地模仿狂风,却有个女孩静静蹲下,用手臂环成个半圆。她说:"飞沙走石中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重心。"十几年过去,这个画面依然清晰。或许成语的真谛不在渲染混乱,而在提醒我们保持清醒——就像沙尘暴中的骆驼,总能找到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