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i shā yáng lì
成语解释:见“飞沙走砾”。
成语出处:《宋书·五行志五》:“暴风迅起,从丑上来,须臾转从子上来,飞沙扬砾。”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风势很猛
繁体字形:飛沙揚礫
英文翻译:wind that carries sand and drives stones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沙:[shā]1.细小的石粒:风沙。防沙林。飞沙走石。2.像沙的东西:豆沙。3.姓。4.(嗓音)不清脆,不响亮:沙哑。沙音。5.沙皇:沙俄。[shà]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把米里的沙子沙一沙。
扬:1.高举;向上升:扬手。扬帆。2.在空中飘动:飘扬。飞扬。3.往上撒:扬场。4.传播出去:宣扬。5.称赞:颂扬。表扬。6.指江苏扬州:扬剧。
砾:小石块;碎石:沙砾。瓦砾。砾石。砾岩。
“飞沙扬砾”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抽象?咱们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周末去郊区骑行,突然刮起一阵狂风,路边的沙土被卷到空中,眯得人睁不开眼。这时候朋友大喊:“这天气真是飞沙扬砾啊!”——是不是画面感瞬间拉满?
有人问:这成语只能描述自然现象吗? 其实它更像是个比喻工具。比如早高峰的地铁站,人群推搡着往前挤,背包和行李箱不断碰撞,有位大爷摇头叹息:“现在的年轻人啊,走路都带着飞沙扬砾的架势。”这里既保留了原意中的混乱感,又赋予了都市生活的新解。
上周参观建筑工地时,正巧看到塔吊作业扬起大片尘土。安全员拿着喇叭提醒:“注意防护!飞沙扬砾的时候最怕迷了眼。”这个场景提醒我们,成语在专业领域也能活学活用,关键要抓住“环境混乱影响判断”的核心意象。
有读者疑惑:这种成语会不会过时? 我倒觉得它正迎来新生。刷短视频时看到个创意:博主用特效模拟手机弹窗铺天盖地,配文“当代人的飞沙扬砾时刻”,点赞量瞬间破万。这说明只要找准现实关联点,传统表达反而能引发共鸣。
记得去年参加沙漠徒步,向导指着远处沙丘说:“待会儿要是遇到飞沙扬砾,大家记得用纱巾护住口鼻。”当时真切感受到,某些传承千年的语言就像沙漠里的指南针,看似古老却始终实用。这种语言的生命力,或许就藏在它既能描绘自然奇观,又能解码人间百态的跨界能力中。
下次遇到堵车时喇叭声此起彼伏,或是工作会议上各方争论不休,不妨试试用“飞沙扬砾”来形容——你会发现这个成语就像多功能滤镜,能帮我们更生动地捕捉那些喧嚣中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