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ng yuè wú biān
成语解释:极言风景之佳胜。
成语出处:宋·朱熹《六先生画像·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风景等
繁体字形:風月無邊
英文翻译:the wonders of natural beauty are boundless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边:[biān]1.几何图形上夹成角的射线或围成多边形的线段。2.边缘:海边。村边。田边。马路边儿。3.镶在或画在边缘上的条状装饰:花边儿。金边儿。裙子下摆加个边儿。4.边界;边境:边疆。边防。戍边。5.界限:边际。一望无边。6.靠近物体的地方:旁边。身边。7.方面:双边会谈。这边那边都说好了。8.用在时间词或数词后,表示接近某个时间或某个数目:冬至边上下了一场大雪。活到六十边上还没有见过这种事。9.两个或几个“边”字分别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同时进行:边干边学。边收件,边打包,边托运。10.姓。[bian](边儿)方位词后缀:前边。里边。东边。左边。
“风月无边”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像在说“风景美到没有边界”?其实它的意思更接近“看似简单的事物里藏着无限深意”。比如有人站在山顶看云海翻腾,突然感叹:“这景色真是风月无边啊!”他可能不只是夸风景好看,而是被自然的力量震撼到,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
有人问:这和普通夸景色好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无边界”三个字。普通夸赞可能停留在视觉层面,而“风月无边”更像一种心领神会的体验。就像你读李白的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面写山景,实际在说人与自然的共鸣,这种余味就是“风月无边”。
现代人也能用这个词吗?当然可以。比如在科技展看到全息投影营造的虚拟宇宙,那些光影明明知道是假的,却让人产生穿梭星际的真实感。这时候说“这个展馆的设计风月无边”,既夸了技术又表达了沉浸式体验带来的思维延伸。我有个做游戏的朋友常说,好的游戏场景要让玩家“五分钟后还在回味”,这大概就是数字时代的“风月无边”。
这个词还能用在人际关系里。想象两位老友二十年后再见面,没聊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是喝着茶看院子里的梧桐落叶。临别时说“今天真是风月无边”,其实在说那些没讲出口的岁月沧桑和默契。这种留白的交流方式,反而比滔滔不绝更触动人心。
现在很多景区立着“风月无边”的石碑,反而让人觉得刻意。真正能配得上这个词的,往往是意外发现的场景:比如暴雨后公司楼下积水中倒映的霓虹灯,或者深夜里偶然听到的流浪歌手弹唱。这些不期而遇的瞬间,才最贴近“看似寻常最奇绝”的意境。
有个有趣的观察:古人用这个词多指自然景象,现代人却更多用在抽象体验上。这可能和生活方式变化有关——我们越来越少接触原始自然,但通过艺术、科技甚至人际互动,依然能找到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却直击心灵”的感动。这种跨越时代的共鸣,或许才是“风月无边”真正的生命力。